剩下的豬頭肉怎么做好吃(豬頭肉怎么做好吃)
1、蒸豬頭的方法在北魏時的《齊民要術》上也介紹過:“取生豬頭,去其骨。
2、煮一沸,刀細切,水中治之。
3、以清酒、鹽、肉蒸。
4、皆口調和(調味適當)。
5、熟以干姜、椒著上食之。
6、”這與東坡介紹的方法是有些相同的。
7、現今黃州有醬汁豬頭肉,其作法與前說略同。
8、原料:豬頭一只,凈重3000克,紹酒5克,精鹽0.5克,冰糖屑150克,白糖250克,糖適量,蔥結50克,姜片、八角、紅曲粉適量。
9、制法:將豬頭放清水中,鑷去毛,刮洗干凈。
10、豬面朝下放砧板上,在后腦中間劈開,挖出豬腦,剔去骨頭,割下耳,去掉豬眼圈、淋巴肉、嘴唇、耳圈、鼻子。
11、豬臉切成兩塊,下巴切成三塊,再放入大鍋內,舀入開水(淹沒為度),用旺火燒沸幾分鐘,撇去浮沫。
12、放入竹算墊底后,先將豬耳、嘴唇、鼻子,放在下面,然后把肉塊(皮朝上)排放在竹算上面。
13、再加紹酒、蔥結、姜片、八角,蓋上鍋蓋,用中火燒約一小時后,加入糖色、紅曲粉,再蓋上鍋蓋,燒五分鐘,用小火燜至酥爛(約兩小時),加冰糖屑、白糖,待鹵汁收稠時,鍋離火口,取出醬汁肉,皮朝上放在瓷盤中。
14、食時切片后澆上鹵汁即成(多余的鹵汁留作下次用)。
15、注:炒鍋置旺火上,放入白糖50克,清水50克燒沸后,用鐵勺不斷攪動二分鐘,待水分炒至干時,移至微火上繼續攪動,下至呈紅黑色,見冒青煙時,倒入100克沸水,攪勻后起鍋即成糖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