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鵝的祖先是誰(大鵝的祖先是天鵝還是野雁)
1、大鵝的祖先是誰?
2、鵝的祖先是野鵝,大約在三四千年前被人類馴化,現在世界各地都有飼養。但是你知道嗎?歐洲飼養的家鵝其實和亞洲(主要是中國)飼養的家鵝是不一樣的。
3、中國人印象中的鵝幾乎都是大碗頭,看起來英姿颯爽,像個老壽星。
4、然而,歐洲家鵝不具備這一特性。它們只是看起來笨笨的,不太聰明,但戰斗力卻和亞洲鵝一樣大。
5、其外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這兩只家鵝實際上是由兩只不同的鵝馴化而來的。
6、亞洲鵝的祖先是鵝,一種野鵝。
7、對,沒錯,就是那種每年秋天成群結隊劃過天空的“大雁”,一會兒形成“一”,一會兒形成“人類”,翱翔在我們頭頂。
8、與家鵝相比,紅巖的身體更強壯、更緊湊。它淺棕色的腹部和深棕色的翅膀在黃色的草叢中是完美的偽裝,黑色的喙在前額前微微隆起,表明它們與亞洲家鵝有著相同的血統。
9、但需要注意的是,野雁的頭部只有微微凸起的額頭,有些個體甚至根本不突出。我國家鵝極其突出的腦門,就像疣鴨的紅色肉瘤一樣,是人工繁育的結果。
10、先說歐洲家鵝的祖先。它們是安瑟安瑟,一種生活在歐洲和西亞的灰鵝。
11、大雁的顏色其實和大雁很接近,但是大雁的喙是亮橙黃色的,而大雁的喙是黑色的,這是兩者最明顯最直觀的區別。你一眼就能看出來。
12、另外還有一個區別,就是有的鵝額頭突出。在被馴化成中國鵝之后,人們也對這種弓頭雁結構進行了繁殖和特化。但是灰鵝的額頭上沒有突起,所以灰鵝馴養的歐洲家鵝也和亞洲家鵝一樣頭上沒有突起。
13、鵝的起源
14、從起源和進化來看,家鵝是由野鵝人工馴養的(中國家鵝一般起源于于鴻雁,歐洲鵝和伊犁鵝大多起源于灰鵝)。它們是鳥類中屬于鵝屬的一種家禽,天鵝是屬于天鵝屬的一種候鳥。
15、養鵝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飼養鵝和養殖鵝肝的詳細記錄。古羅馬帝國的神廟曾經供奉過幫助他們尋找入侵者的“神鵝”。
16、中國也有很多關于鵝的典故:
17、晉代的西王母喜歡欣賞鵝的叫聲。他聽說某個地方的一個老婆婆家有一只聲音很好聽的鵝,于是就去看了。結果老婆婆聽說王羲之要來,就把鵝宰了燉了,招待王羲之,讓他哀嘆不已。
18、七歲時,唐朝的羅賓國王觀察到池塘里游來游去的鵝,寫下了不朽的《詠鵝》——“鵝鵝,宋湘的田歌,白發浮綠水,紅掌攪浪”
19、鵝的生活習性
20、喜水
21、作為一種水禽,鵝天生喜歡水。它們每天有1/3的時間在水中度過,它們習慣于玩耍、覓食和求偶。所以養鵝場要建在水源好、水域寬的環境,尤其是溝渠、湖泊、河流等流動的水域。
22、善于交際
23、鵝有很強的群居性。行走時排列整齊,覓食時也在一定范圍內擴散。它一個人的時候會發出很大的鳴叫聲,讓同伴有所反應,找聲音回群。這種種合群有利于鵝的管理。
24、食草的
25、鵝是草食家禽。其飼料以植物飼料為主,覓食活動強。它能喂很多天然植物飼料,每天能消耗2斤左右的草。雞從第一天起就可以吃草。有條件的話,盡量放牧。在圈養條件下,應該給它們喂食高質量的草。可以喂精料和草料,但也要適當放牧。這樣既能降低成本,又能促進鵝的生長育肥。
26、耐寒力
27、成年鵝的抗寒能力很強。他們可以在水中游泳,或者在寒冷的冬天在戶外過夜。這和鵝的羽絨厚實溫順有關,具有很好的隔熱功能。鵝喙梳理羽毛時會壓迫尾部脂肪腺,擠出的分泌物會涂在羽毛表面,可以使羽毛防水御寒。而且鵝的皮下脂肪較厚,使得鵝的抗寒能力更強。
28、警覺性
29、鵝聽覺敏銳,警覺性強,反應快,叫聲大。當它遇到陌生人或其他動物時,會大聲尖叫以示警告。有些鵝具有攻擊性,會用它們的喙和翅膀攻擊。因此,公鵝經常被用作育雛屋中的警告,以防止其他動物,如老鼠和貓進入房屋。但在飼養鵝的過程中,要避免鵝受到驚嚇,以免應激影響鵝的生長發育和育肥效果。
30、規則性
31、放牧、交配、喂食、洗羽、休息、產卵都有固定的時間。而且鵝在放牧期間的放牧、游泳、交配、覓食、休息、吃草等活動,都是在放牧期間相對穩定的循環中發生的,這種生活規律一旦形成就不會輕易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