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夫簡體
五大夫的簡體是:五大夫。
五大夫的拼音是:wǔdàifū。注音是:ㄨˇㄉㄚˋㄈㄨ。結構是:五(獨體結構)大(獨體結構)夫(獨體結構)。
五大夫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
⒈周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馬的合稱。引《禮記·王制》“下大夫五人”唐孔穎達疏:“周禮五等國,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夏炘《學禮管釋·釋燕禮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靈恩所謂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馬事省置小司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則三卿為上大夫,五大夫為下大夫。”⒉爵位名。戰國時楚魏始設,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漢初以第七級公大夫以上為高爵,均有食邑。漢文帝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為高爵,僅得免役。引《戰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説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史記·高祖本紀》:“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裴駰集解引蘇林曰:“五大夫,第九爵也。”《漢書·食貨志下》:“千夫如五大夫。”顏師古注:“五大夫,舊二十等爵之第九級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⒊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禪泰山,風雨暴至,避于樹下,因此樹護駕有功,按秦官爵封為五大夫。事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為秦官,而附會為五株松。漢應劭《漢官儀》謂始皇所封的是松樹。后因以為松的別名。引明何景明《古松歌》:“君不見泰山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處。”
二、漢語大詞典
(1).周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馬的合稱。《禮記·王制》“下大夫五人”唐孔穎達疏:“周禮五等國,悉三卿、五大夫、二十七士。”清夏炘《學禮管釋·釋燕禮小臣作下大夫二人媵爵》:“大夫五人者,崔靈恩所謂司徒之下置小宰、小司徒,司空之下置小司空、小司寇,司馬事省置小司馬一人是也。分言之曰卿曰大夫,合言之則三卿為上大夫,五大夫為下大夫。”(2).爵位名。戰國時楚魏始設,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漢初以第七級公大夫以上為高爵,均有食邑。漢文帝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為高爵,僅得免役。《戰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史記·高祖本紀》:“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裴骃集解引蘇林曰:“五大夫,第九爵也。”《漢書·食貨志下》:“千夫如五大夫。”顏師古注:“五大夫,舊二十等爵之第九級也。至此以上,始免徭役。”(3).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禪泰山,風雨暴至,避于樹下,因此樹護駕有功,按秦官爵封為五大夫。事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為秦官,而附會為五株松。漢應劭《漢官儀》謂始皇所封的是松樹。后因以為松的別名。明何景明《古松歌》:“君不見泰山五大夫,零落今看在何處。”
三、辭典修訂版
授賞有功者的爵位。戰國時楚魏始設,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戰國策.楚策一》:「楚杜赫說楚王以取趙。王且予之五大夫,而令私行。」漢.鼂錯〈論貴粟疏〉:「今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秦始皇封泰山后,返京途中遇大風雨,在松樹下休息,因而封此松為五大夫。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后泛指松樹。也稱為「大夫松」。越王句踐的五大夫。為舌庸、苦成、大夫種、范蠡、皐如。戰國時魏的五大夫。為吳起、西門豹、北門可、樂羊、李克。
四、其他釋義
1.周代下大夫小宰﹑小司徒﹑小司空﹑小司寇﹑小司馬的合稱。2.爵位名。戰國時楚魏始設,秦漢因之,為二十等爵的第九級。漢初以第七級公大夫以上為高爵,均有食邑。漢文帝以后,改以五大夫以上為高爵,僅得免役。3.秦始皇二十八年封禪泰山,風雨暴至,避于樹下,因此樹護駕有功,按秦官爵封為五大夫。事見《史記.秦始皇本紀》。后世有人不明'五大夫'為秦官﹐而附會為五株松。參閱宋袁文《甕牖閑評》卷五。漢應劭《漢官儀》謂始皇所封的是松樹。后因以為松的別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