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交換機模式(路由器交換機)
1、交換機(Switch)是一種基于MAC(網卡的硬件地址)識別,能完成封裝轉發數據包功能的網絡設備。
2、交換機可以“學習”MAC地址,并把其存放在內部地址表中,通過在數據幀的始發者和目標接收者之間建立臨時的交換路徑,使數據幀直接由源地址到達目的地址。
3、現在的交換機分為:二層交換機,三層交換機或是更高層的交換機。
4、路由器(Router)亦稱選徑器,是在網絡層實現互連的設備。
5、它比網橋更加復雜,也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6、路由器有更強的異種網互連能力,連接對象包括局域網和廣域網。
7、過去路由器多用于廣域網,近年來,由于路由器性能有了很大提高,價格下降到與網橋接近,因此在局域網互連中也越來越多地使用路由器。
8、路由器是一種連接多個網絡或網段的網絡設備,它能將不同網絡或網段之間的數據信息進行“翻譯”,以使它們能夠相互“讀”懂對方的數據,從而構成一個更大的網絡。
9、路由器有兩大典型功能,即數據通道功能和控制功能。
10、數據通道功能包括轉發決定、背板轉發以及輸出鏈路調度等,主要區別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工作層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換機是工作在OSI/RM開放體系結構的數據鏈路層,也就是第二層,而路由器一開始就設計工作在OSI模型的網絡層。
11、由于交換機工作在OSI的第二層(數據鏈路層),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較簡單,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層(網絡層),可以得到更多的協議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轉發決策。
12、(2)數據轉發所依據的對象不同 交換機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說MAC地址來確定轉發數據的目的地址。
13、而路由器則是利用不同網絡的ID號(即IP地址)來確定數據轉發的地址。
14、IP地址是在軟件中實現的,描述的是設備所在的網絡,有時這些第三層的地址也稱為協議地址或者網絡地址。
15、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帶的,由網卡生產商來分配的,而且已經固化到了網卡中去,一般來說是不可更改的。
16、而IP地址則通常由網絡管理員或系統自動分配。
17、(3)傳統的交換機只能分割沖突域,不能分割廣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廣播域 由交換機連接的網段仍屬于同一個廣播域,廣播數據包會在交換機連接的所有網段上傳播,在某些情況下會導致通信擁擠和安全漏洞。
18、連接到路由器上的網段會被分配成不同的廣播域,廣播數據不會穿過路由器。
19、雖然第三層以上交換機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廣播域,但是各子廣播域之間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們之間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20、(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墻的服務 路由器僅僅轉發特定地址的數據包,不傳送不支持路由協議的數據包傳送和未知目標網絡數據包的傳送,從而可以防止廣播風暴。
21、交換機一般用于LAN-WAN的連接,交換機歸于網橋,是數據鏈路層的設備,有些交換機也可實現第三層的交換。
22、泛應用。
23、目前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