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人假設是什么理論基石(經濟人假設)
1、“經濟人假設”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經濟人假設是指每個人都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隨著經濟發展,農村能源需求量不斷增加,森林資源的保護直接受到威脅 經濟人假設是指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它是個體行為的基本動機.理性選擇假設是指個人在選定目標后對達成目標的各種行動方案根據成本和收益作出選擇 所謂經濟人假設是指作為個體,無論處于什么地位,其人的本質是一致的,即以追求個人利益,滿足個人利益最大化為基本動機 經濟人假設是指:當一個人在經濟活動中面臨若干不同的選擇機會時,他總是傾向于選擇能給自己帶來更大經濟利益的那種機會,即總是追求最大的利益 X理論又稱為“經濟人假設”,Y理論又稱為“社會人假設”.X理論認為人類本性J頗隋,厭惡工作,盡可能逃避,唯一的激勵辦法就是以經濟報酬來激勵生產,只要增加金錢獎勵,便能取得更高的產量 經濟人假設的相關問題 “經濟人”是西方經濟學者作為基本假設提出來的,因而又稱“經濟人假設”。
2、對這個假設的科學性歷來存在不同觀點。
3、隨著我國轉向市場經濟體制,“經濟人假設”也被引入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中來,由此引起了學術界的激烈爭論。
4、那么,我們應當如何認識“經濟人”和“經濟人假設”呢?“經濟人”是一個科學范疇嗎?“經濟人假設”可以應用到所有經濟形態和所有人嗎?能否將其運用于我國的市場經濟?所謂“利己本性”是人的自然本性,還是一定經濟關系中必然表現出來的經濟行為?“經濟人”假設的依據 "經濟人"的假設,起源于享受主義哲學和英國經濟學業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的關于勞動交換的經濟理論。
5、亞當·斯密認為:人的本性是懶惰的,必須加以鞭策;人的行為動機源于經濟和權力維持員工的效力和服從。
6、美國工業心理學家麥格雷戈在他的《企業中的人性方面》(1960)-書中,提出了兩種對立的管理理論:X理論和Y理論。
7、麥氏主張Y理論,反對X理論。
8、而X理論就是對"經濟人"假設的概括。
9、X理論的基本觀點如下:①多數人天生是懶惰的,他們都盡可能逃避工作。
10、②多數人都沒有雄心大志,不愿負任何責任,而心甘情愿受別人的指導。
11、③多數人的個人目標都是與組織目標相矛盾的,必須用強制、懲罰的辦法,才能近使他們為達到組織的目標而工作。
12、④多數人干工作都是為滿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因此,只有金錢和地位才能鼓勵他們努力工作。
13、⑤人大致可分為兩類,多數人都是符合于上述設想的人,另一類是能夠自己鼓勵自己,能夠克制感情沖動的人,這些人應負起管理的責任。
14、“經濟人”假設內含的管理策略 根據"經濟人"的假設而采取相應的管理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管理工作 重點在于提高生產率、完成生產任務,而對于人的感情和道義上應負的責任,則是無關緊要的。
15、簡單地說,就是重視完成任務,而不考慮人的情感、需要、動機、人際交往等社會心理因素。
16、從這種觀點來看,管理就是計劃、組織、經營、指導、監督。
17、這種管理方式叫做任務管理。
18、管理工作只是少數人的事,與廣大工人群眾無關。
19、工人的主要任務是聽從管理者的指揮,后勤部拼命干活。
20、在獎勵制度方面,主要是用金錢來刺激工人生產積極性,同時對消極怠工者采用嚴厲的懲罰措施,即:"胡蘿卜加大棒"的政策。
21、泰勒是"經濟人"觀點的典型代表。
22、泰勒主張把管理者與生產工人嚴格分開,反對工人參加企業管理。
23、他寫道:"一切計劃工作,在舊制度下都是由勞動者來做的,它是憑個人經驗辦事的結果;在新制度下則絕對必須由管理部門按照科學規律來做,這是因為,即使勞動者熟悉工作進展情況并善于利用科學資料,要一個人在機器旁勞動,同時又在辦公桌上工作,事實上是不可能的。
24、顯然,在多數情況下,需要有一類人先去制定計劃,另一類完全不同的人去實施計劃"。
25、泰勒所提倡的"時間--動作"分析,雖然有其科學性的一面,但其基本出發點是考慮如何提高生產率,而不考慮工人的思想感情。
26、他認為,如果工人能按照他所設計的標準動作進行工作,工作效率就會提高。
27、對“經濟人”假設的評價 "經濟人"假設及其相應的X理論曾風行于20世紀初到30年代的歐美企業管理界。
28、這種理論改變了當時放任自流的管理狀態;加強了社會上對消除浪費和提高效率的關心,促進了科學管理體制的建立。
29、這對我國目前的管理實踐,有一定借鑒作用。
30、但"經濟人"假設及X理論,也有很大局限性。
31、"經濟人"假設是以享樂主義哲學為基礎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懶惰而不喜歡工作的"自然人"。
32、這是20世紀初個人主義價值觀點統治思想的反映,泰勒從企業家與工人都有的營利心來錄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機器。
33、這是與馬克思主義的人是社會的人,人的本質就是社會關系總和的觀點相對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