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骨葬的其他釋義
洗骨葬的其他釋義是:1.舊葬俗,死者葬后二三年,開棺洗骨,貯瓦瓶內再埋。
洗骨葬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詞語解釋
舊葬俗,死者葬后二三年,開棺洗骨,貯瓦瓶內再埋。洗骨葬[xǐgǔzàng]⒈舊葬俗,死者葬后二三年,開棺洗骨,貯瓦瓶內再埋。
二、網絡解釋
洗骨葬洗骨葬即二次葬。是中國閩南人、壯族人和部分廣府人及客家人、浙南人的葬俗,屬古越人習俗,一般是指人死之后,或暫時掩埋初葬,或將靈柩暫時停放,經過一段時間,待死者肌肉腐化掉,再把骨骼收拾起來舉行骨葬儀式,將死者骨骼埋入墓穴。由于要掘墓開棺撿出死者遺骨,用水洗干凈,置于甕或木匣內再行安葬,所以俗稱洗骨葬或撿骨葬。在我國史前時代的墓地中,曾發現大量的二次葬墓穴。如仰韶文化時期的半坡遺址、山東大波口遺址、安陽后崗遺址、寶雞北首嶺遺址、甘肅臨挑寺洼山史前文化遺址、銀澤文化遺址、屈家嶺文化遺址等存在二次葬的現象。其類型有單人二次葬、多人二次葬、一次葬與二次葬混合三大類。
三、綜合釋義
舊葬俗,死者葬后二三年,開棺洗骨,貯瓦瓶內再埋。清趙翼《陔馀叢考·洗骨葬》:“然又有洗骨葬者,江西廣信府一帶風俗,既葬二三年后,輒啟棺洗骨使浄,別貯瓦缾內埋之……按,《南史·顧憲之傳》,憲之為衡陽內史,其土俗人有病,輙云先亡為禍,乃開塚剖棺,水洗枯骨,名為除祟,則此俗由來久矣。”
四、漢語大詞典
舊葬俗,死者葬后二三年,開棺洗骨,貯瓦瓶內再埋。清趙翼《陔馀叢考·洗骨葬》:“然又有洗骨葬者,江西廣信府一帶風俗,既葬二三年后,輒啟棺洗骨使凈,別貯瓦瓶內埋之……按,《南史·顧憲之傳》,憲之為衡陽內史,其土俗人有病,輒云先亡為禍,乃開冢剖棺,水洗枯骨,名為除祟,則此俗由來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