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風俗作文(1)
美麗的草原——蒙古族的家。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边@一首我國古代著名的民歌,生動地表現了蒙古族人民的草原生活,如今已是家喻戶曉。站在這幾乎象是觸手可及的藍天白云下,腳踏著無邊的綠色,極目都是成群的牛羊和駿馬,我們不盡心曠神怡,仿佛來到了夢中的人間天堂。
走在遼闊的草原上,我們回看到星星點點的氈包。這便是蒙古族人居住的帳篷——蒙古包了。它的結構非常簡易,由陶腦、烏泥和哈那組成,外面再覆上一層羊毛氈,既保暖又輕便,再安上門窗,兩個人用不了一個小時就可以搭建完成。火膛放在屋內的正中央,再在頂上開一個小天窗,把煙囪伸出去就可以啦。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是蒙古族人為適應草原生活而發明的流動的家。
在每年驕陽似火的七八月間,蒙古族人們要舉辦一年一度熱鬧非凡的那達慕大會。這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傳統節日,在這里人們買掉牛羊,用換來的錢買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時還可以欣賞到各種蒙古草原人民特有的節日,如摔跤、賽馬等,讓人賞心悅目,留戀忘返……
說起草原人民的服裝,那可就更美啦!既簡潔又大方。每一種顏色有著不同的象征。白色是如乳汁一般無暇的顏色,象征純潔,一般在節日盛典時才能拿出來穿;藍色象征忠誠堅定。紅色象征熱烈開朗,是人們最常穿的顏色。黃色只有活佛與王親才可以穿,一般人不會穿。他們的腰間總是系一條寬大的腰帶,通長長三至四米不等,起到防寒的作用,具有極其濃郁的民族特色。
他們飼養的牛馬和羊群,不僅是牧民們生活的保障,而且構成了草原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綠綠的草原因為有了牛羊而更加富有活力。
蒙古族世代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上。他們勤勞善良、憨厚樸實,卻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一種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半防沾?,陰山下,天似穹廬……”
蒙古族的風俗作文(2)
蒙古族自古以來就有各種迎賓禮節。預約的會客,不論是社會團體還是私人會面,主人總是遠遠的迎候著客人。有人會在路邊等候,有的騎馬飛馳而來,有的騎著摩托、乘著越野吉普車趕來,在隆重的場合還會分幾個梯隊迎接客人。
如果您到大草原旅游,您一定會到草原上蒙古族的住舍——蒙古包作客,因為這是蒙古族從古到今的傳統。當來到這里,您一定會情不自禁地贊美主人的住處,“這真是一塊好地方,草原的大自然景色多美好!”或者您會用臨時學會的蒙語“賽努!賽努(好??!好!)表示自己的情懷,一句蒙古語說出來,這里的主人會由衷地高興。
當草原上的主人把您迎進蒙古包后,賓主相序而坐在蒙古包的左側。一般來了十分尊貴的賓客,主人會主動讓您坐在正北(男坐進包后的西側,女坐進包后的東側)位置上。這時候,主婦會把香甜的奶食品、手扒肉擺在客人面前,然后端上一碗滾燙飄香的奶茶,請客人們品嘗。接著在問候和笑聲中開始敬酒,主人手捧哈達,托著銀碗、齊眉舉盤,把美酒敬獻在您的面前。如果客人一飲而盡,主人會非常高興,頓時主客情融,氣氛很快會熱烈起來;如果您不善飲酒,接過銀碗品一品也可以。但最好是把碗中酒喝了,這表達了對主人的尊重與親密。
這里的主人首先給客人斟上新熬的奶茶,擺上奶食、糕點、炒米等茶食為客人壓饑解渴,有的還做點面條,讓客人們少吃一點墊個頻祝?然后敬酒。由主人先用小酒?酒盅)向客人們每人敬一杯,這就是敬酒的開始。接著用大杯(比銀碗小一點專用敬酒的銀制器皿)從客人中的年長者開始,依次一一進行;敬酒達一定杯數就要奏樂唱歌為客人們喝酒助興;酒后用飯,招待客人的最高禮節為整羊宴,其次為羊背子宴。
如果說草原是綠色的大海,蒙古包則是大海中的點點白帆。蒙古包作為草原上特有的建筑,既美觀又實用,而且結構簡單,便于拆運。
蒙古包具有結構簡單,便于拆遷組裝,就地取材,自產自用等特點,非常適于游牧生活,蒙古包充分反映了游牧民族的聰明才智。在大海般的綠色草原上,星羅棋布的蒙古包白帆點點,會使人感悟人與大自然的和諧!蒙古包其形呈天幕式,圓形尖頂,外用一層或二層羊毛氈圍裹,里面用“哈那”和“烏尼桿”支撐?!肮恰笔菙凳瑯哟旨殹伖夂蟮哪竟鳎门FだK連接,構成可以伸縮的網狀支架?!盀跄釛U”是用木棍支撐的傘狀包頂支架。蒙古包頂端還有“陶腦”——天窗,既可通氣又可采光。整個蒙古包用數根毛繩牢牢固定,抵御風的侵害。
蒙古族的風俗作文(3)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個兄的姐妹是一家這首歌大家都應該很熟悉了吧!今天我就要給大家介紹這五十六個民族中的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有傳奇色彩的民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那達慕大會:每年夏秋季牧閑時舉行。那達慕在蒙古語只有娛樂或游戲之意。內容豐富又摔跤,賽馬,射箭以及物資交流等。除此之外,解放后,又增添了不少新內容,如田徑,球類比賽,文藝表演等,成為蒙古族人民喜愛的盛會。)
手抓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也是蒙古族日常生活中食肉的主要方法,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凈,去頭去蹄,洗凈,卸成若干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于大盤中上桌,大家手拿蒙古刀地割著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著食用而得此名。
這就是蒙古族,如果感興趣的話,大家去多多了解一下吧!
蒙古族的風俗作文(4)
我的家鄉是內蒙古牙克石,這是一個小林區。這里的人人情好客。這里美景數不勝數。這里的食物讓你吃了還想吃。
若說食物啊,我們蒙古有許多的.特色。其中奶酪就是我們蒙古族的特色之一哦!在我們蒙古族是被成為奶豆腐的,完全干透的干酪又叫奶疙瘩。在這其中奶酪也有很多種吃法;最經典的就是和紅酒配著來,紅白兩物相互逗引對方內蘊的味道,直至酒乳相融……而且他還有許多種類,.鮮奶酪、花皮軟奶酪、富強奶酪……哈哈,說了這么多。你們是不是也都餓了呢?
還有一樣就是內蒙的手把肉,即用手把著吃肉之意。羊、牛、馬、駱駝等牲畜及野獸的肉均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講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這樣一種概念,即到草原觀光旅游不吃一頓手把肉就算沒完全領略到草原食俗風味和情趣,虛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達自己的心意。
哈哈。說了這么多的特色小吃。大家有沒有心動呢?如果心動的話,那就快來內蒙古吧。心動不如行動哦。
蒙古族的風俗作文(5)
在我們中國的少數民族中,有一個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那邊是——蒙古族,蒙古族是五十六個少數民族中的一員,自然也會有屬于自己的傳統節日,那便是——那達慕大會。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人的心目中,這個節日有著神圣的地位,在每年的七、八月份,牲畜肥壯的季節就會舉辦這么一次神圣的大會,在這個那達慕大會上,會出現刺激的賽馬、摔跤,還有氣氛緊張的射箭。
賽馬時,騎手們飛奔到馬旁,一跳一個飛躍,龐大的身軀仿佛變輕了,在空中劃過一條美麗的弧線,騎手們隨即就到了馬背上,把韁繩一拉,只聽一聲馬的嘶吼,緊接著聽到一聲聲急促的馬蹄聲,一場激烈的比賽就這樣拉開了幕布,只見騎手們你追我趕,不分上下,而這場比賽前五名到達目的地的騎手,將會成為草原上倍兒受歡迎的健兒。
說到這兒,大家一定很好奇,那達慕大會這么神圣,那么它是如何由來的呢?
其實,那達慕大會的前身是蒙古的“祭敖包”,這是蒙古人在游牧生活中,創造下來的具有獨特民族色彩的競技、游藝和體育項目。
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中還有許多好玩、有趣的項目,大家可以自己在網上看看,或者親自去蒙古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