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科學(1)
科學背后到底有多少我們不知道的秘密。究竟科學是什么?為什么會有科學這兩個字呢?到底有多少人去追求科學呢?他們為什么要去追求科學?
科學并不是能用兩三句話就能說清楚的兩個字。科學是一種夢想。它能讓人陶醉,讓人像上癮一樣去揭開它的秘密。追求科學的人是聰明、理智的。他們追求科學也許這是他們的愛好吧!
正如被我們所成為科學之母的居里夫人、科學巨星——牛頓、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以及近代科學之父——伽俐略等等,這些都是為了科學而出了名的。他們不僅滿足了自己,也為自己的國家爭了光,為世界添了彩。
論科學,外國人可能認為我們國家還不夠資格,但我們確實是非常落后的。可是有今天,又是誰為了我們臉上抹了彩。他就是我們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的楊利偉。他的精神在我們的心中牢牢地鎖住了,永遠永遠。當記者問他:“從昨天到今天,從默默無聞到轟轟烈烈,21小時之間,你的人生發生了重要變化,你有什么感受?”他就答:“我覺得不論是誰執行這次任務都代表了中國首批載人航天飛行,有很多人在幕后默默奉獻,成績是大家的。”你聽聽看,光是這一點就能讓外國人刮目相看。
這只是楊利偉為祖國作出的貢獻,而不是我的。但是我又能為祖國做什么呢?也許我將來會成這千千萬萬的愛國的人的其中一個,也許不是。能為國家做的事有很多。但我現在必須完成的最簡單而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學習。我們現在學的雖然是別人的成就,但是我們總是會從別人的成果中得到另一種啟示。所以我會讓自己成為一個具有楊利偉精神的人!
追求科學(2)
“我從來不曾有過幸運,將來也永遠不指望幸運,我的最高原則是:不論對任何困難都決不屈服!”這是波蘭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說的一句話。我非常欽佩居里夫人,不僅因為她是一位偉大的女科學家,而且因為她對學習、對事業有著執著的追求。
在1867年11月7日夜里,一個眼睛大而明亮的天才少女瑪麗雅出生了。
在瑪麗四歲時,他們一家到鄉間去避暑,那時,她的姐姐布羅妮雅就要上學了,可是,當父母教她念字母時,她一點也不想學,于是,她便叫瑪麗做學生,自己做老師。而四歲的瑪麗居然學過一遍就會了。后來,學生比老師更熱心起來。瑪麗從小就比別人好學,在她看書時,不管周圍有多么吵鬧,都不會使她分心,瑪麗總是那么專心致志,再難記的詩,她只要讀一遍,甚至聽兩遍,就能一字不差地背下來,所以大家都很服她。
每當我讀到這時,我就會想起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寫作業慢,寫過作業之后,有時能按照老師的要求自己復習,而有時寫完作業后就不知道該做些什么了。雖然我背書也很快,可是背得快,忘得也快。不快還好,我看書時還比較專注。有一次電腦老師讓我們在教室里看電影,但也可以做別的事,于是我便拿起一本《作文選》看了起來,我看得很入迷,甚至連下課也不知道。直到同學們硬拉著我去玩,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書。
每當我看到瑪麗在八歲時為自己已經二十一歲的姐姐能夠上學而自己不得不輟學時,我的眼框浸滿了淚水。我們現在這些獨生子女,父母總是把我們含在嘴里,給我們最好的享受,極力呵護著我們,但也許我們都是蜜罐里泡大的,什么事情總是想著自己,什么時候想過父母,想過他人呢?
瑪麗一直都在學習,當她的生命將要終結時,她還在孜孜不倦地學習著,她那種為科學生、
為科學死的精神永遠銘記在我的記憶深處。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像瑪麗一樣努力學習吧!
追求科學(3)
科學,就像天空中明亮而又炙熱的太陽,它的每一束光都是一種科學精神,都是一種偉大而又美麗的精神。他們照射著整個科學領域,他們都是科學最美麗的體現。
科學是美麗的,它美在探索。
在杜祥琬爺爺的精彩講座中,我們發現,杜爺爺一直在給我們畫問號:什么是最大?什么又是最小?……這些問題都是我們人類無法回答的,杜爺爺是想由此告訴我們:在不同的領域機構里,我們都要有不斷探索的精神。只有不斷地探索發現,我們才有機會來糾正前人的錯誤,讓科學邁入一個更高更深層的境界。
科學是美麗的,它美在創新。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而帶領著我們進入高新時代的,是科技。科學技術,需要我們不斷地發展創新。人類有了大膽的假設,從而進一步創新,才能推動科學技術的前進,才能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提高我們的生活水平。對于國家來說,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
科學是美麗的,它美在奉獻。
鄧稼先,我國偉大的“兩彈一星”之父。在常年忘我的工作中,積勞成疾,身患癌癥。郭永懷同志,在赴北京的一次報告中,飛機失事,而他卻與警衛員用生命誓死守衛了那份寶貴的科研資料。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科學家獻身科學事業,為科學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偉大的貢獻。奉獻,是科學家們對自己事業的執著追求與付出,他們為科學犧牲了小家,成就了大家,為科學技術的發展付出了一切。他們的精神是偉大的無私的。令我敬佩,令我憬仰。
探索、創新、奉獻等精神是科學家們窮盡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他們為國家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現在,我們作為90后,作為21世紀的人們,我們更應該將他們的精神發揚下去。我們現在所要做的是腳踏實地的學習,不斷探索、前進。
我們不應再像小時候那樣玩耍,不應再像小時候那樣懶惰,不應再像小時候那樣局限于老師所教所講的東西。世間萬物都有其探尋下去的價值。我們應放寬自己的視野,拓展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向新時代的方向邁進。
除此之外,我們要有一個寬廣的胸懷。在我們生活中,在日常的為人處事中,一個比海更寬廣的胸懷教會你如何善待他人,如何包容他人的過錯。擁有了如此廣闊的胸懷,相信在你的生活中,你會過的更加愉快。
杜祥琬院士的這次講座,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告訴我們在今后的道路上如何走得更深更遠。
科學是美麗的,它猶如一顆閃亮的流星,在我們的人生中劃下一筆寶貴的財富。那么,就讓我們珍惜這份財富,去創造一個輝煌的時代,去創造一個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