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從內心作文(1)
你是否會因為別人的只言片語而質疑自己的決定?你是否會因為遷就別人而放棄自己所愛?爾后,你是否又會有過因為盲目輕信他人意見的后悔?你當然會有。因為人生本就充滿選擇與機遇,隨之而來的是躊躇不定,我們都會將求助的目光望向他人。但心不同,眼不同,看到的世界不同,最后去到的世界也不同。所以,走在自己的路上,盡管前途未卜,但最重要的東西是這條路本身。從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我窺見了這人生真諦。
十四五歲的我們相對于小學時的天真大膽,更多了一些依青澀與依賴,總喜歡和身邊的好朋友黏在一起,不喜歡那“孤立無援”的感覺,不知不覺間失去了獨擋一面的勇氣,什么事情總是會拉幫結派,不想做那“離群之馬”。但,通過新學期的選課,我又重新拾起那久違的勇氣。
每學期的選課,我和死黨總會挑一個都可以接受的課去上,只要兩個人在一起就好。但這學期的一門選課緊緊的抓住了我的心,雖然它很冷門,但它介紹的是我可望而不可及,想要全面了解的文化。我將期許的目光望向了死黨,盡管我知道他不喜歡這門課,但還是希望他同我一起。果不其然,他拒絕了我,拋下幾句冷嘲熱諷,便強烈建議我去那最受歡迎的課。
我無法又無奈,一面是我期待的課程,一面是死黨的不斷說服加半開玩笑似的嘲諷。鐘表滴滴答答的走過,五分鐘,十分鐘,二十分鐘……我緊握著手機不停地登錄那網站,看著我所喜歡的課程漸漸報滿,我開始陷入漫長的思索。手心沁出的汗將手機浸濕,手機啪的落地聲將我的思緒拽回。眉頭緊蹙,雙目黯淡,心中急躁,遂變得面紅耳赤,更加心煩意亂。沒辦法邁出那不知是否正確的一步。
終于,當我再次進入網站時,我所喜歡的課程只剩下最后一名了,我下意識飛速的點擊了確認,提交了。那不假思索之快讓我愣神了十幾秒鐘,糾結了一個小時的選擇,怎的就這么結束了?并且一片釋然和欣喜蕩漾在心中。那似有為搶到名額的竊喜,為自己勇敢的欣慰,即將與喜愛課程接觸的期待。
我不僅沒有后悔,并且隨著課程的愈來愈近而更加興奮。所以,在這個人云亦云的時代,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頂著別人嘲諷的眼光還能堅守內心做自己。
聽從內心作文(2)
世上的真真假假,光憑眼睛是判斷不出來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時眼睛也會欺騙我們,又不能輕易相信自己的眼睛。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可它有時也會欺騙人,所以,我們內心要留有一把“尺”,聽從我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去判斷真假。
聽從心的聲音,會讓你少受一點傷害。我們有時都會難以判斷一件事情。在我們周圍都會發生很多只因相信了眼睛而受到了傷害的事情。一個女孩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個衣服很破,并精神不正常的中年婦女。也許是出于善心,女孩走向了她,當時,天色已暗,路上沒有幾個人,結果,那個小女孩被那個中年婦女給抱走了。女孩只是通過眼睛看到她很可憐,卻沒有用心去想:如果她是偽裝的呢?她相信了眼睛,卻害了自己。我們要聽從內心,有時,外表并不代表一個人的本性。聽從我們內心,也許會讓我們少受到傷害。聽從心的聲音,會讓你少一點點后悔。我們應該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三個乞丐,在馬路上有一塊英鎊,第一個直接無視那個英鎊,在它的身上走了過去;第二個撿起以后,感覺這個錢太少,又嫌棄地扔在了地上,繼續向路人乞討;而第三個乞丐看到了,他撿起來,就放在了兜里。許多年以后,前兩個依舊在乞討,第三個已經成為了某公司的老板,那兩個乞丐很后悔當初沒有撿起那個硬幣,他們只是通過眼睛看到了那個英鎊的'價值,卻沒有用心去考慮,那個英鎊背后的價值。是的,他們相信了自己的眼睛,卻忽略了自己的心,沒有去聽心的聲音,失去了機會。第三個乞丐不僅通過眼睛在看,也在用自己的心在看,在思考,聽從了自己的內心,才少了一絲的后悔。
我們的眼睛只能看到事物的外表,卻看不到事物的本質。有的事物外表鮮艷美麗,可它也許會傷害到你,就如玫瑰,擁有艷麗清香的花瓣,可它的枝桿是帶刺的,會傷害到人;有的事物外表丑陋無比,可它的本質也許是好的,就如榴蓮,外表丑陋,并且奇臭無比,可它吃起來卻很好吃。
所以我們不能只通過眼睛來辨別事物的真偽,我們要用心傾聽一下心的聲音,用心中的那一把“尺”測量一下,再判斷。這樣,對每一個人,每一個事物會多一點公平。讓我們聽從心的聲音,來告訴眼睛事物的真偽。
聽從內心作文(3)
前天的積雪還未完全消融,今日早已是陽光明媚,陽光直照下來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人人臉上仿佛都煥發著別樣的光芒。
坐在新開設的公交車上,頗為舒適,陽光透過窗戶直照進來,暖融融的。看向窗外,走過一處處“風景”,就仿佛走過一段段歷史與回憶,倒是頗有詩意。
當思緒再次回到車上,一眼便看見在車門處的一個空座旁,一位老奶奶在正準備坐下時將座位讓給了身旁的老爺爺。看到這一幕,我的內心深處發出一種很強烈的聲音——“讓座”。那是極普通的兩個字,也是從小到大的作文中老生常談的話題。
但,我竟還是猶豫了。
我的內心在激烈地掙扎。讓,還是不讓?引人注目的站起,還是與眾人一樣,置若罔聞?
兩秒鐘,過去了……
“在等等吧,或許馬上就有人站起來了。”
我心里就這樣想著,又過去了幾秒鐘。
拍了拍我的背,提醒著我去給那邊的老奶奶讓座。我一邊注意著周圍眾人的目光是否會落向此處,一邊仍是猶豫邁出那一步。
躊躇間,又是十秒鐘過去了。
眼看快下車了,我的心跳似乎更加迅速,母親再次上前來提醒,“我們馬上就下車了,你去讓那邊的老奶奶坐過來吧。”我想要向母親表露出自己內心的糾結,卻一直受限于旁人的目光。于是母親站起來了,我也隨之站起,下車,不必再糾結了……
終于我還是未能邁出那一步,在內心的掙扎中有這樣一種聲音——
“我內心深處多么去讓座,只是,若那老奶奶推辭,那互相的推讓未免太過引人注目。”
這才是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吧。
內心深處的兩種聲音“讓或是不讓”,令我搖擺不定,在這不足一分鐘的“戰爭”中,我終究還是輸了,輸給了那卑微得可憐的勇氣,輸給了那被我過分夸大、看重的別人的目光,輸給了內心深處的另一種聲音……
聽從內心作文(4)
生活本身就是一幅畫,但在涉世未深,懵懂無知,認不清方向時,我們只是觀畫的讀者,當我們經歷了風雨,傾聽來自心底的聲音,做真實的自己,我們才是畫中的主角,才可以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傾聽心底的聲音,讓我們擺脫幼稚,做勇于擔當的自己。
孟佩杰,那個帶著養母上大學的堅強女孩,四千多個日夜,她守在養母的身邊,做飯洗衣,喂飯喂藥,用自己年輕的`熱血延續養母的生命。是什么讓她從6歲就肩負起照顧養母的責任,直至今日仍面帶微笑的生活?當養母想要自殺時,她急切地喊出了心底的聲音:“有媽就有家!”她要一個家!她忘記了自己還是個孩子,勇敢而堅定的擔起了家庭沉重的責任。她做了擺脫幼稚,勇于擔當的自己。
傾聽心底的聲音,讓我們堅韌勇敢,做受人尊重的自己。
劉偉,10歲因事故截去雙臂,成為殘疾人,14歲奪得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冠軍,20歲用腳彈鋼琴達到了專業七級水平,22歲成功挑戰吉尼斯世界紀錄,23歲登上維也納金色大廳舞臺。試問,一個沒有雙臂的殘疾人憑什么在社會上立足并贏得人民的尊重?劉偉用行動告訴了我們答案。不需要別人的憐憫,做堅韌勇敢,受人尊重的自己,他堅持不懈地努力,他終于做到了。
傾聽心底的聲音,讓我們毅然抉擇,做鑄造輝煌的自己。
李娜,法網公開賽女單冠軍,可以與姚明一較高下的體壇一姐。可是,她也曾有過迷惘,02年,她退出體壇修讀新聞。然而,她始終按捺不住那顆為網球跳動的心,她毅然抉擇重返網壇,并突破體制單飛。她用自己的人生精彩為中國的網壇史書寫了新的篇章,也為我國的體育事業增添了不一樣的輝煌。如果娜姐忽略自己心底的聲音,固執的奮戰在新聞戰線,那恐怕她也獲不了今日的燦爛人生呢!
古往今來,名垂千古的偉人無一不是善于傾聽心底聲音,做真實自己的人。陶淵明傾聽自己歸隱的心聲,采菊南山,做了一個寧靜淡泊,傲岸高潔的自己;文天祥傾聽愛國的心聲,丹心指南,做了一個正氣凜然,名垂史冊的自己;錢鐘書傾聽做學問的心聲,著書立說,做了一個學貫中西,受人尊崇的自己……
朋友,請傾聽你心底的聲音,它會指引你去書寫人生的畫卷,讓你成為畫卷中綻放精彩的主角!
聽從內心作文(5)
第一篇:聽從內心的聲音窗外的天已經黑了,幾顆殘星牽強地散發著微弱的光,耳畔不時傳來一兩聲兀長的汽笛聲,不知為何,最近總會無故生起一絲煩惱,學習的壓力終日像烏云一般壓抑在我心頭,揮之不去。
從夢中驚醒,天空仍未亮,往日喧鬧的小區沉沉地睡著。我百元聊賴地盯著窗外發呆,夜幕下的城市像一幅定格的畫面,只有道路兩旁的樹木光禿禿地站在路兩旁,堅守著那份凄涼,那份蕭條。城市也累了吧!突然,一聲清脆的鳥鳴像一道銀魄的閃電劃過耳畔,那鳴聲像水,淌入這寧靜的小區,使小區更為清寂,正應了那句“鳥鳴山更幽”;那聲音又像手,輕輕撫過我的心弦,我的心不禁為之一顫,愣怔良久才確定,這不是幻聽,而是真真切切大自然潔凈胸腔爆發出的樂音!我坐起身,屏住呼吸靜靜地聽著,等待又一聲鳥鳴的響起。可是,許久,都只是一片寂靜。小鳥也是奈何不了滿天的陰霾的吧!在如此寒冷的環境里,它也只能屈服吧!我的心像被數百根針同時扎了一下,莫名的憂傷,悠悠地,掠過心頭。
無奈地又要躺下,“啾啾,啾啾——”熟悉又陌生的聲音,此起彼伏地響起來了!時而悠揚,時而激昂,時而急促,時而舒緩,我急忙穿好衣服到窗前,只見許多小鳥三個一群,五個一伙地站在電線上,屋檐上,樹枝上,伸長了脖子奮力地鳴叫,像是在進行一場大合唱,又像是基督徒在虔誠地祈禱,還像是在開一場早晨例會。它們究竟在做什么呢?我無從得知。
天漸漸亮了,東方映出一片魚肚白,遠處的工廠也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滾滾濃煙從漆黑的煙囪口冒出來,裹挾著清晨的云霧向四周擴散開來,漸漸向這邊飄來了,我不禁擔心起來,一會兒,鳥兒們該四處躲藏了吧,它們始終要面對日益減少的植被,始終難逃生存的壓力,就像我一樣,再怎么努力也總是會失敗。我抬起來,靜靜地注視著它們。可它們卻叫得更歡了,那聲音像木槌有力地撞擊我的心鐘,雖不是洪鐘大呂,卻也整齊有致;雖不那么雄渾磅礴,卻也慷慨激昂。我的心被震撼了,鳥兒們是不是也知道,生活中難免會有壓力和煩惱?它們是不是想告訴我,即便如此,也依然可以活得輕松愉悅?
我不禁笑了,是呵!人生在世,何必要給自己施加太多的壓力呢?何必要給自己背上太重的包袱呢?其實,只要一直歌唱就會心有陽光。
天完全亮了,我走在上學的路上,耳畔還回蕩著樹上的聲聲鳥鳴,那是它們把云霧彈奏成陽光的樂音,是牽動人心的天籟!
褐色的枯樹枝似乎突然生出一株株鮮嫩茁壯的綠芽!
第二篇:聽從內心的聲音小時候,我最害怕的東西不是到處亂飛的昆蟲,不是毛茸茸的蜘蛛,而是那叮叮咚咚連綿不斷的雨聲。
那時住在鄉下的奶奶家,初秋已至,寒冷也隨之而來。每當天空漸漸黯淡下去,莫名而來的一陣風將院里的落葉拖在地上發出窸窸窣窣的響。我總會放下手里的一切玩物,尖叫著跑回屋里,驚慌失措地將頭埋進奶奶懷里,一邊不成詞地亂喊:“鬼來吃人了!來吃了!吃人了!”——那時我一直將下雨比作鬼吃人。
那從天而降的雨點不緊不慢地敲打著屋頂的瓦片,發出“嗒嗒”的聲響,就像猙獰的魔鬼,拖著鎖鏈,一步步逼近,與之相伴的“呼呼”風聲,也似乎是鬼的低吼,像它饑餓的大嘴不時嗔怒地發出“吁吁”的聲響。除此之外,到處靜極了。因為害怕,我沒敢往窗外看,不過我猜想,世界一定都是漆黑的,那個猙獰的龐然大物正從窗口投來兇殘的目光。
奶奶不解我的害怕,將屋里的蠟燭點燃,照亮了我驚恐的臉龐。她捋捋我的后背,輕輕念道:“怎么了?雨聲怎么了?”我嗚咽著靠緊奶奶,“是鬼,是鬼在叫,它們要來吃人。我怕!”奶奶聽了和藹地笑著,用她溫暖的掌心一遍又一遍撫過我臉頰,我心中的恐懼倒是驅散了不少。
“傻孩子,奶奶在這兒,哪個鬼敢來吃你?就是黑山老妖,也被咱家門口的‘門神’給嚇跑了呀!”
“那,這聲音,又是什么呢?”
“呵呵,那是觀音娘娘在用柳條蘸著凈瓶里的玉露給凡間萬物沐浴呢!”
“觀音娘娘?”
我揚起了頭,小心翼翼地撩起窗簾的一角,偷偷地向外迅速看了一眼,然后又縮回頭爬進奶奶懷里:“可是,那么黑……”
“呵呵,這是觀音娘娘用袖子遮著天呢!你洗澡時不也用浴帳嗎?”于是,我放心地拉開窗簾,將窗戶打開一條縫,一絲清新的涼風鉆了進來,溫柔地貼著我臉。那雨聲,輕輕的,好像仙子落地時輕妙的腳步,叮咚漫步,自在旋舞。雨珠“咚”地一聲落在窗上,便如山間細流般悠悠地向下流淌,在窗臺邊匯聚成小小的溪流,那也是等著人間的微小生物前去沐浴的吧!
“淅瀝淅瀝”,窗外,又下雨了。雨點叮叮咚咚地落在大地上,正如兒時奶奶的手,不緊不慢地撫摸著內心的彷徨,撫慰著我的慌張。我靜靜地聆聽這牽動內心的聲音。奶奶,我想你了!
第三篇:聽從內心的聲音有一種聲音,一直在心頭縈繞;有一種聲音,總能帶來心靈的悸動。
——題記
周末,表妹一家來我家玩,大家閑聊之余,舅舅讓表妹朗誦幾首詩,剛上小學的表妹毫不羞澀,稚嫩的聲音緩緩地傳了出來,我一聽,卻是幾首童謠,表妹的興致越來越高,不停地“朗誦”著,而此時,一旁的奶奶竟也跟著哼起了童謠,不過,內容并不同,奶奶飽經滄桑的聲音在此刻顯得異常有厚重感,而我的心卻像被什么揪了似的,有種想流淚的感覺,往事在腦海里似潮水般不斷涌出來。
小時候,父母都在外打工,把我留在奶奶身邊照看,家里的電視只有幾個臺,奶奶的童謠便成了我閑暇時的唯一樂趣。
夏夜,奶奶和我在院子里納涼,奶奶坐在藤椅上,我則搬個小板凳坐在奶奶旁邊,微風吹過,帶來陣陣涼意;天上的繁星好似黑幕上的銀色點綴,我一邊看星星,一邊聽奶奶哼著那古老的童謠。
冬日,溫和的早上,奶奶與我一同坐在藤椅上,溫暖的陽光照耀著我們,身邊依舊是奶奶哼著的童謠聲,在淡淡的陽光下,留在我的心上,熠熠閃光。坐累了,我便會在院子里跑來跑去,一抬頭總會遇見奶奶慈祥的笑容,散發著溫暖,院子里縈繞著古老的童謠聲。
就這樣,奶奶的童謠聲一直陪伴著我,在春日,在秋天,在農忙的時節的田野上,在家到幼兒園的路上,在我孤獨時,在我傷心時,在我的夢里……
而如今,奶奶卻已蒼老,倔強的白頭發在被染黑后又固執地冒出來,五年前的一場意外又讓奶奶坐上了輪椅,但不變的是奶奶對我的愛,那些童謠的內容我已模糊不清,但唯一記得的是——那些童謠聲在我生命的最初,給了我無限的溫暖與慰藉。
那牽動我內心的童謠聲,留在我的心底,成為永恒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