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名著的600作文(1)
他是陜西大俠鐵臂膀周侗的弟子,其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是一個下層俠義之士,崇尚的是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他是下層英雄好漢中最富有血性和傳奇色彩的人物,梁山排名第14位。
關鍵信息:義氣英雄好漢打虎英勇
自古從今,何為流傳百代,家喻戶曉。流為民間,怎樣才是千古留香,受人敬畏。話說“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這無盡的文化長河里,究竟是怎般的人物流傳更久,扎根更深。在茫茫人海中,每一顆都是最閃耀的恒星,定格在那永不磨滅的輝煌地。武松,卻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里。
話說這古今中外有史以來,道念起《水滸傳》或許能滔滔不絕地說不出不少英雄好漢。但若稱功道名起來,也未必會有武松的大名。他就是這樣一個實實在在,腳踏實地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的英雄。他為人正直,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揮如刷漆。胸脯衡闊,有萬夫難敵之風:話語軒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氣。
在這整本書中,他并不是像宋江,晁蓋那樣在歷史上讓人們記住他們的豐功偉績。卻是仍然讓人驚嘆,讓人敬畏。話說起武松打虎,是耳熟能詳的一件事了,但貫徹古今,又有一個人能做到像武松那樣的勇氣。他不是嬌艷的玫瑰,卻是滿懷理想的蒲公英:他不是迷人心脾的薰衣草,卻是頑強不屈,抬頭迎接風雨的野草。
他并沒有在戰場上給人留下回憶,卻是一個頭腦清晰的旁觀者,在民間做好事不留痕的英雄!千載難逢般地情愿,他的名字卻深深烙印在人們的心里。武松,一條不為自己添“高官”的深藏不露的飛龍!
話說從小提起三國,就在武松打虎的壯舉中渡過。他的英勇豪邁,聰明機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氣節就無時無刻地感染著我。他為兄弟打抱不平,潘金蓮和西門慶的狡猾,奸詐,讓他為民除害后還立刻自首。拿得起,放得下,敢作敢當,頂天立地的好英雄。他是這樣似平凡,卻又是讓人敬佩。直綴冷披黑霧,戒箍光射秋霜。
話說當初武松被打進青州后上梁山入伙,雖為來賓頭領之一。但始終沒有成為梁山泊中的一個被重用的好把手,但武松始終在旁默默地聽候指令。他仿佛永遠是頭腦最清晰的一位好漢。他看透了這世事的黑暗,官場的險惡,最上還英勇走上反抗之路。但我相信敢作敢當的武松將不會抹黑自己的形象,哪怕是一點一滴。
只要武松還頂天立地地踏在這一片天地上,他就會永遠將正氣的方土保留。他踏過得土地,將帶走所有邪念,換來了一片正直的芬芳!若歷史還在延續,武松必將創造奇跡!
他將成為恒星中最耀眼的一顆,在人們心頭揮之不去……
關于名著的600作文(2)
儒爾·凡爾納的作品總是集廣博、豐富的知識和驚險刺激的情節與一體,這本《神秘島》也不例外。作為“海洋三步曲”之三,《神秘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神秘島》敘述了美國南北戰爭時期,被困在南方軍隊中的五個南方人伺機乘氣球逃脫,途中,被狂風吹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個荒島上。他們并沒有絕望,從林肯島到塔波島,從慈悲河到遠西森林,從壁爐到花崗巖宮,靠團結和互助,憑智慧和勤勞,從一無所有的難民,變成了在這片土地上幸福生活的公民。玻璃、煙草、、美食,他們都能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荒島的歲月絕不是一帆風順的,但每當危難時刻,總有一個神秘人物在援助他們。他就是《海底兩萬里》中的尼摩船長。故事的最后,在一次火山爆發中,尼摩船長在最后一刻指揮“鄧肯號”游艇來解救他們。回到美國后,這些人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重建林肯島,讓林肯島精神復活。
讀罷,有兩點讓我特別欽佩。
其一,是這些北方人的精神。他們之中,有工程師、水手、廚師。雖然職業各不相同,性格各有差異,但他們都有一股熱愛生活、勇于冒險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讓他們有了荒島上活下去的勇氣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也正是這種精神,鼓舞這些人用雙手去改變這片土地,讓林肯島變成了一座樂園。
其二,是這些人,不,是凡爾納的知識。這本書依舊繼承了“凡式小說”的特點——虛幻,但不過分脫離現實;智慧,但不枯燥乏味。火藥、、電池和帆船,凡爾納都用簡潔明了的語言,將它們的特點,甚至是制作方法加描述。讀《神秘島》,你可以了解到海洋、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學科的知識。這樣豐富的知識,你不佩服嗎?
說了這么多,我對這本書已經不是一種普通的喜愛,而是佩服。我向所有熱愛科學,也愛小說的人推薦《神秘島》。
關于名著的600作文(3)
一本好書可以凈化人的心靈,一個好人可以成為人的榜樣,名著伴我成長--題記小時候,看過許多名著,其中有《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等,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三國演義》,我看《三國演義》是百看不厭,每看一遍就有一種新的理解。
名著伴我成長。名著伴我成長。小的時候,我對《三國演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隔壁的小哥哥有一本連環畫,上面畫著孫悟空、關羽、張飛,每天都在家里說給我們聽,但這不是白聽,要幫他做事的,爺爺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托人到城里買了一本一模一樣的給我看,這本小冊子把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那精美的,圖文并茂的連環畫像一塊吸鐵石,把我牢牢的吸引住了,我看的如癡如醉,白天看,吃飯看,甚至上廁所也看。
從此,我和《三國演義》結下了不解之緣。名著伴我成長,長大后,那種在我看來已經很"幼稚"的連環畫已滿足不了我的需求,可我家又沒有書,父母親文化水平又不高,當時家鄉里還沒有什么"汗馬充棟"的大戶人家,普通家庭哪有那么多藏書?
最多也就十幾來本藏書罷了,再說了,自己家的書,誰肯借給你看?幸好我爺爺是教師,在家鄉也比較有名望,人們都愿意借我看,但我讀書是粗略地閱讀,大有不求甚解之意,在我所看的這些書內,據我所知,應該沒有名著。
因為當時人們還比較落后,思想很封閉,認為看《水滸傳》、《三國演義》等名著是在看閑書,不給孩子買,也不給看,所以那時都很少有人知道四大名著,我爺爺讀過書,思想比較開明,帶我去一家一家一戶一戶地借,但都是令人心痛的"沒有",在碰過N次釘子后,我放棄了,但爺爺仍舊帶著我去借,終于,有一戶比較開明的人家新買了一本《三國演義》,我立刻跑去借,那可憐巴巴的眼光使他心軟下來,但必須幫助他們割草,放牛才能換來一下午的閱讀時間。
于是我埋頭苦干,把草割完,放完牛后,我已經是動也不想動一下,但看到那《三國演義》,我又打起精神,一下午看完后,累的倒頭就睡,但我感覺這是值得的,從此,我對《三國演義》的興趣更濃了。到現在,我還在看《三國演義》,我已不像孩時,只看它的表面,這本書更注重的人物形象,哪一場戰斗的意義,更多的是學習書中的人物那種不怕死的精神,讓我們一齊高呼:名著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