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1)
在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泰山帶給我的究竟是什么?快樂?文化?或者是自然?在我看來,應該是偏向后兩者的結合吧。
很多的中外名人都有來過泰山,但卻鮮有的是來細細研磨那些似懂非懂的石刻與玄乎其玄的古老文化,更多的則是來追尋在許多地方早已經無跡可尋的自然。
華夏幾千年的歷史文明中,曾有十二位皇帝親臨泰山舉辦封禪大典。從表面上,他們似乎是為了一國的風調雨順來祈禱祭祀東岳大帝,可在我看來應該是祭祀代表著位于皇帝之上的自然,即所謂的“皇天后土”。
從古至今,無人不向往自然。
與季節同步的樹葉在石青板路的兩旁簌簌作響,一縷縷柔和、明亮而亙古的陽光似精靈般,在樹尖跳躍,又似一層層薄薄的紗,給清新自然的空氣披上一件件耀眼奪目的彩衣,還如同一條條光柱,撐起這片綠意盎然的天空。遠處,一處處若有如無的鳥鳴緩緩傳來……我漸漸不再說話,心中多了一絲明悟,不愿打擾這片刻的寧靜。我從來沒有在層層鋼鐵與鮮艷濃郁現代時尚文化所筑成的城市中看到過,以至于我忘記了這里是泰山,一處矗立在東方腳下的巨人,同樣,在癡迷中也忘記了拍照。而這,我并沒有后悔過,相片再神奇也記錄不下心中的坦然與對自然的感謝。
繼續緩緩邁著步伐前進。更多的綠草,白泉,黒木,青石以及明黃樹木如同一幅古代山水畫,漸漸浮現,走近自然的意境在不經意間更加濃厚了。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坡度也不知不覺的增加,身子也如同滿弓一樣彎曲,和泰山的距離更近了。細細數著每一級臺階,也一級一級移步換景。忽然,一塊不起眼的碎石板塊將我絆了一下,我不禁將目光轉移到其上:不平整的裂縫中透不過陽光,略顯陰暗的縫隙中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埋在其下的花崗巖,紋路,似乎在淡化,越發不清晰,但其堅硬鋒利的質地,似乎將空氣都震懾開來。我不禁在腦海里閃現出“皮之不存,將焉附焉?”的感慨,這似乎就是各代帝王們久久尋找的自然與文化的關系。從自然中剝取精華,加以整合,不就是現在所謂的文明么?在山間,水間,林間都隱含著這一紋路,即使是在文化的脈絡中,也有自然的影子。無自然何來文明?這才是深究的問題啊。
泰山,他只是一位經歷了滄桑的老人,他深深的知道,純粹自然與文明延伸的辯證關系。而我無權評論他的決定……
文化融合(2)
《射雕英雄傳》作為中國文學作品的一大經典得以譯成英文、流傳海外,無疑是令我們自豪的,那么,究竟是何原因使金庸先生的作品備受認可呢?我認為,其文章體現出深遠的中華文化,加之西方國家最崇尚的英雄主義是成功的原因。這給予了我們一種啟示:意欲推廣中華文化,我們應當適當的融入西方元素,文化的融合,能引起人們的共鳴。
首先,我們要理解西方的文化,西方人喜愛什么風格、與崇尚何種精神。熊貓作為我國的國寶,卻很少登上熒幕,而美國電影《功夫熊貓》塑造的“國寶”一改往日可愛憨厚的形象,變得頑皮滑稽,深受人們追捧;同樣,迪斯尼翻拍的《花木蘭》廣受好評,故事基于《木蘭辭》中的劇情,卻加入了西方元素:氣魄動人的個人英雄主義,熾烈如火的浪漫愛情。我們不需讓熊貓那樣古板,也不必讓木蘭做一個墨守成規的平凡人。結合進電影,文化也是藝術,而藝術之所以璀璨奪目,是因為它充分吸引觀賞者。只有我們充分把握西方人的喜好,才能真正打造出流傳海外而經久不衰的優秀作品,推廣我們的文化,引發西方世界的共鳴。
了解西方文化后,適當的運用,自會有好的結果。在G20峰會上表演的“最憶是杭州”就是一個例子?!恫刹栉枨穬炑诺拿褡逦枳?,搭配上悠揚的鋼琴曲,引得國外嘉賓拍手稱贊;表演世界知名芭蕾舞劇“天鵝湖”時,導演將西湖的斷橋融入其中,西方人了解天鵝湖的凄美,在此意境下,自能體會斷橋殘雪寄托的是相似而又相稱的情感。這就是所謂的共鳴,也因此,中西文化合璧收獲了巨大的成功,助力了我國文化走出國門。
我們在傳播中國文化的過程中,需要的就是這種融合,對于不同文化環境背景下的觀眾來說,文化的融合提供了相互借鑒的契機,進而促進了相互理解,最終的成果則是認可與接納。
與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我們才能將精粹的種子播撒的更遠,更廣,引起共鳴,引發西方人們愿與我們一同呵護這些種子萌芽四海之內。
文化融合(3)
一是健全職工安全培訓,安全知識競賽、安全技術比武、安全生產勞動競賽制度和標準,以人為本,增強職工的安全意識,提高職工安全責任心和現場防突抗災的技能。
二是健全引進新設備,采用新工藝、掌握新技術、創新安全管理方式、方法、方面的規范措施,充分依靠科技進步,技術創新振興煤礦,發揮科學技術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第一生產力的作用。
三是健全工作安排,使生產再忙不忽視安全,人員再緊,重要安全工作崗位人員不能少,資金再困難,不欠安全帳的要求在制度上得到體現,確立穩定安全生產的保障。
四是健全及時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使職工在安全生產工作中產生的思想矛盾和問題得到及時地引導和解決,消除后顧之憂,使其心情舒暢地搞好安全生產;把各項制度分解細化、量化,針對各崗位標準特點制定出opm精細化管理制度,對安全生產實行規范化,精細化管理奠定基礎,理念的確立與選灌,制度的建立與改善,把握住關鍵環節的每項工作,持之以恒地抓好強勢安全文化,才能實現安全生產,促使廣大職工加強技能學習,提高自身素質,發展新型能源目的在于企業做大做強,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達到企業發展,職工富裕的目的,快速建設和諧小康礦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