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的作文(1)
多少年,夢回大唐,曾記否,那風度翩翩的白衣少年,站立,嘴角一抹淺笑,背后是熙熙攘攘的街道,那一雙眼眸,能盛下滿天星辰。
他精通音律,善書畫,且作詩文,十七歲書《少年行》,那位意氣風發的少年郎,成為長安城最閃亮的存在。
岐王宅里,宴會已至高潮,不知何人獻上一幅畫卷,是一群樂師在彈奏,唐宮樂師,李龜年,猜測是某由,然而,無論是指法,還是鼓點,無一處正確。默默里,被陰影籠罩的身影起身,朗聲道“此乃唐玄宗為楊貴妃所作——《霓裳羽衣曲》。”言罷。樂師起奏,完全契合。
21歲,正值風華正茂。他,高中狀元,熱鬧的大街上,他披紅戴花,打馬游街,任誰自會有些飄飄然,但他,卻只有份淡然,似乎置之其外。
那次宴會,他大放異彩,被封太樂丞,然而,命運給了他當頭一擊,由于犯了禁忌,被貶司倉參軍,后玄宗泰山封禪,大赦天下,他,歸久別的故鄉,那一段與妻相處的時光,是他生命中最幸福的,但,無奈妻兒痛失。
他游歷江南,借空山鳥語,平復傷痕累累的內心。
空落的大山之中,有那樣一座庭院,朵朵玲瓏嬌小的丹桂,撲棱棱地掉落,春夜的山寂靜無聲,他行至桂樹旁,深邃的目光穿過千年的驛道,最終停留在木樨無聲凋零的瞬間,沒入土壤,滋潤。皓月當空,驚山鳥的鳴叫聲,在山澗中久久回響。
一場秋雨,來得旖旎,明月清冷的銀輝灑在松林間,清泉在山石間淙淙流淌,浣女清脆的笑聲在林間回蕩,蓮葉輕搖,一葉扁舟在水中舞動。他靜坐院內,指若削玉的手輕撫古琴,余音裊裊,一曲罷,他步上布滿青苔的石階,提起石案上的筆,揮毫潑墨寫下《山居秋暝》。
“維,字摩詰”,正是那無污垢的內心,清靜平和,才成就了一代詩佛——王維,“此生,惟知念佛。”
這種半歸隱的生活,并未持續多久,王維官至五品,出使涼州。他攜好友,追鷹逐兔,在廣闊無垠的邊塞打獵騎馬,吟詩作賦。幾年快活的日子很快結束,他被調回長安,而這時的政治陰暗、不見天日、毫無生氣,李林甫只手遮天,摯友孟浩然、張九齡也相繼去世,王維已看不到任何希望,他購置輞川別業,半官半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孟城坳”,“茱萸泮”,“辛夷塢”,一個個如詩如畫的美名,都在喁喁低語著自己的前世今生。
王維過著隱逸的生活,而“安史之亂”悄然而至。數百官押送洛陽,他,自是在其中。他,陷入叛軍長達七年,服藥裝啞,拒任偽官。或許,他會仰天,憶起“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然;或許,他會眺望遠山,吟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或許,他會一撫古琴,向往著“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的安逸時光。這七年日子,無人知曉他背后的辛勞,也無人知曉,他是如何一步步熬過來的。他的詩作無記載,只因,他不容它受到一絲一毫世俗的玷污。
安史之亂平定,他,卻入獄了,呵,真是可笑,憑一腔熱血,換來殺頭的罪名,如此專斷地判他反叛了。若不是眾老臣求情,他,早因莫須有的罪名而死。他辭官,回到終南山別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他緩緩行走在靜謐之中,行至山窮水盡之處,不急,不惱,抬頭,靜觀云朵飄動,靜聆鳥語及蛙鳴,他經歷了人世間的繁華,而后又一無所有,但他卻倚杖柴門,臨風聽雨,去關心一株花,一棵草的生長,只求內心安寧。
王維的詩,似空谷幽蘭,氤氳著高貴、清淡的香氣。似那一本泛黃的書,典雅,輕翻開,他的故事渲染開來,徐徐展開……
王維的作文(2)
評選班干部
石河子市一小四(五)班王維君
今天,我們班評選班干部了。
老師首先讓我們推薦別人,也可以毛遂自薦。然后我們紛紛舉手。過了一陣,沒人舉手推薦了,也沒有毛遂自薦的人了,老師就讓我們開始投票了,結果老師把得票最多的幾個同學當大隊委員了。緊接著是要選班長了,當時我坐的筆直筆直的,希望老師能念到我的名字,結果老師卻讓另外兩名同學當上了班長,我的心一下涼了。下課后,我一聲不響、悶悶不樂的趴在桌子上。
第二節課的時候,張老師說:"現在這幾位班干部,是大家精心選出來的。"然后就開始念這幾個班干部的名單,老師宣布了衛生委員、語文課代表、勞動委員…最后老師準備開始選組長和收組長作業的人。老師選完一、二大組的組長后,我又開始坐的筆直了,目不轉睛地看著老師的眼睛,只見老師看了我一眼又向其他的同學看過去,宣布了另外兩名同學當三、四大組的組長。這時我失望極了,恨不得放聲大哭。選完組長后,又要選收組長作業的人,我心想:這可是最后一次機會了。當老師的目光再次落到我身上的時候,我緊張的心里怦怦直跳,這次終于念到了我的名字,我興奮極了,別看我的`臉上還是面無表情,平平淡淡的,心里卻真是樂開了花。并暗暗下決心:我決不辜負老師和同學們對我的希望和信任,一定以身作則、嚴以律己,當好老師的小幫手,在班里起到"火車頭"的作用。
班干部評選出來了,新學期就正式開始了。
石河子市一小四六班董思雪點評:
文章結構很新穎,把選大隊委和組長寫得詳細,心理描寫寫得很周到,"一聲不響""悶悶不樂"等詞更突出了作者的心理。但文章中一處部分心理描寫不全面,是"我心里涼了",涼了以后想到什么?這你沒寫。
我的讀書生活
石河子市一小四(五)班王維君
雖然我只是四年級的學生,但是,我的讀書生活卻大起大落。
我從小就愛看書,常聽爺爺說,在我剛會坐的時候,只要給我一本書,我就能坐在那翻很長時間,并且從來不撕書,奶奶逢人就夸我聽話,爺爺也因為我很愛看書,而十分偏愛我。
現在,我上學了,從一年級第一節語文課開始,每天總是有一項固定不變的作業--讀書,但我卻不重視這項作業,心想:我把課文學好就行了,考試又不考讀書,還不如把讀書的時間省下來,多玩一會呢!
到了三年級,隨著課文的難度加深和寫作要求越來越高,我和經常讀書的同學相比,就顯出差距了,首先,我的詞匯量很少,識字量也少,對課文的理解力也很差,尤其是一提到寫作文,我就頭疼,腦子里一片空白,不知如何下手,剛想好一句,就趕快寫,結果語句還不通順,牛頭不對馬嘴,拿給媽媽看,她也看不懂我到底寫的是什么。最讓我傷心的是,三年級語文期末考試的時候,都要收試卷了,我的作文還沒寫完,結果扣了很多分。當我看到這個成績時,我真后悔沒有重視讀書,心想:現在說什么都晚了。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時候,媽媽來勸我說:"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孩子,你現在還小,從現在開始讀書也不遲啊!"我聽后,才對自己又有了信心。
在這個暑假里,我堅持每天讀一篇故事,慢慢的積累,在四年級剛開學,我發現我的課文理解力和寫作水平都有所提高了。我高興極了,這都是多讀書帶來的好處,它不僅開闊了我的視野,還增加了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還提高了我的學習成績呢!
最后,我要勸告同學們:每天都堅持讀書的同學,一定要把這個好習慣保持下去;那些還沒有讀書習慣的同學們,從現在起開始讀書吧!
石河子市一小四六班索瑞陽點評:
王維君同學,你把讀書的好處一一體驗了出來,說明你很聰明,我應該向你學習,你真是太厲害了!
我的西安游
石河子市一小四(五)班王維君
暑假的時候,媽媽帶我到西安旅游了。在西安我遇到了許多新鮮事。
第一件新鮮事,就是這個字"",你們認識嗎?告訴你們吧,這個字念"biāng",共四十八畫。在《新華字典》里你可查不到這個字。它是陜西人民自己發明出來的,還給它編了一個順口溜呢!"一點飛上天,黃河兩岸邊,八字剛開口,言字往近走,你一扭,我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坐個馬大夫,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勾掛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這個順口溜編得很形象吧!"biāng biāng面"是西安有名的小吃,現在想起來我還垂涎三尺呢!
第二件新鮮事,我就要講講兵馬俑了,第一眼看見兵馬俑,真雄偉呀!你們知道嗎?兵馬俑是用泥捏好,再用火燒制而成的。千人千面,沒有一張臉是一樣的。它剛出土的時候還是有顏色的,和空氣接觸上兩三個小時,它的顏色就慢慢消失了,誰也保護不了他的顏色。到現在還是一個無法破解的迷。
第三件新鮮事,是我登上了西岳華山,華山是以險著稱。登山之前,媽媽告訴我:"上山一定要注意安全,走路不看景,看景不走路。"果然,上山的人們一聲不響的走著,生怕掉下去,只是在稍寬一點的地方停下腳步,欣賞一下風景,拍幾張照片。在摩爾崖上,我還拿了把劍,擺了一個舞劍的姿勢照了一張相呢!
我還去過碑林、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那里有很多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國家一級文物。我想起導游說的一句話:"要看中國十年的歷史,要去深圳;要看中國一百年的歷史,要去上海;要看中國一千年的歷史,要去北京;要看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就要到西安來"。
你們看我這次西安之旅遇到的新鮮事多吧,收獲大吧!
石河子市一小四六班王孜穎點評:
王維君同學,你的作文語言通順、流暢,寫的事情很新鮮,結尾部分能不能改一改,就更加有趣了。
我家的三原色石河子市一小四(五)班王維君
我們家是由三原色組成的,爸爸是深沉的藍色,媽媽是金燦燦的黃色,而我是艷麗的紅色。
爸爸的藍色代表冷靜、深沉。他在單位是個工程師,總是一臉得嚴肅,不拘言笑。每當我做錯事的時候,爸爸就會大發雷霆,嚇得我大氣也不敢出,但他總是雷聲大雨點小,我已經習以為常了。等爸爸氣消后,又變得和風細雨。我們家非常幸福,雖然有時會落點"小陣雨",可爸爸是個"暖水瓶"外冷內熱,所以說他是藍色,一點也不錯。
媽媽的黃色是最輝煌、最明亮的色彩,常和秋季、豐收聯系在一起,含有歡樂、慶祝的意思。媽媽不僅在單位是會計,在家里權力可大著呢!也是管錢的,我和爸爸花錢非要經過"會計"的批準。只要有媽媽在家,我們家就"金幣"輝煌,吃飯、穿衣都不用愁。
為什么說我是紅色呢?因為我最喜歡紅色,紅色象征著初升的太陽,大人們都說我就是初升的太陽,朝氣蓬勃,活潑可愛。我喜歡吃紅紅的蘋果、紅紅的草莓,喜歡紅紅的玩具,更喜歡穿紅紅的衣服,春天我常穿火紅火紅的毛衣,夏天,我常穿帶有小狗圖案的紅色T恤,秋天我還常穿紅色的風衣,冬天我就穿紅色的羽絨服,所以大家都說我是紅色的小姑娘。
我們家就像一副百看不厭的畫,在這幅畫上,如果沒有紅色就會顯得冷清;如果沒有黃色就缺少一份安逸;如果沒有藍色畫面就會太明亮。我們家的這三原色一樣都不能少。
石河子市一小四(六)班劉春雨點評:
整篇文章寫得很實,"小陣雨""暖水瓶"用詞非常恰當,值得我借鑒。
王維的作文(3)
凡讀過王維《終南別業》這首詩的人,無不為其間表現出的恬淡和寧靜而驚嘆。這是王維代表作之一,描寫了他退隱后悠然自得的生活狀態。透過字里行間,我們可以看出此時他生活非常悠閑,心情也是非常放松的。你瞧瞧,用那么多的時間去游山玩水,都走到了水的盡頭。既然沒什么可以看的了,那不妨就地而坐,看看云彩的升起和降落。走著走著,偶然碰見了林中的老人,竟和他開始聊天。我想,王維心中必然是充滿了安寧與平靜,才能寫出這樣恬淡的詩句。
作為大唐少有的天才詩人,王維可謂是少年成名,加之出身顯赫,他本應該是屬于那種氣勢喧囂的人物的。為何這么佛系呢?要知道,別人的聰明那都只是某一方面的,而王維就不同了。他琴棋書畫詩每個方面都是當時代數一數二的。他十九歲就進士及第。此后一生大起大落。終于,在他四十多歲時,離開了官場,隱居終南山。自然,他隱居的原因有很多,但從他的《酬張少府》里,我們可以看到他對晚年平靜生活的向往。王維在安史之亂時被迫當了賊軍的偽官,雖然因種.種原因他沒被處死,并且叛亂平定之后還是做上了官,可是,作為一名忠臣,在危難時沒有保持住氣節,他的內心里對大唐肯定是有愧疚的。
晚年王維,不僅僅以一位偉大的詩人而名揚當世,同時他還以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為世人所知。王維的字是摩詰,他的名和字合起來就是“維摩詰”,這是印度大乘佛教里面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的母親也是一位佛教徒,所以和他的兄弟們一起,都信佛。佛祖的安慰與撫勉讓他安心度過晚年,就連官場上的事情他都不再去關心,一心只求個清凈。可能“佛”真的有這種法力,讓所有不如意的人,念了佛,心中有了佛念,就清凈了,痛苦煩惱便消失了。也許誠心念佛的人真的對名利不貪不求,只愿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可能就是這樣,王維慢慢的變得“佛系”起來。
在王維的詩里,你看不到他對世事的抱怨,對生活的遺憾。只有滿滿的對山水的熱愛。所以在他晚年時所作的詩里,如果非要對其內容進行評價,我們不妨看作是他對生活現狀的滿意。作為一個佛教徒與經歷了許多的老人,寄情山水,我想這就是他最想要的生活了吧。
王維的作文(4)
從未意識到僅僅一個“空”字居然蘊含著那么豐富的內涵。王維的“空”更是如此。
在《辭海》中,“空”字與佛教有關的釋義如下:“萬物從因緣生,沒有固定,虛幻不實;亦特指天臺宗所立‘空、假、中’三諦中的真諦,又指佛門。”此義項有如下詞組:空門托缽、四大皆空。
至今仍未參透丁點佛教禪理,由于自小學琴,僅從音樂的角度感悟到佛寺中那裊裊梵音的空靈、純凈,心靈像被滌凈一般。
直到年華漸長,焚一柱高香,縮于書房一隅,伴一盞青燈,捧一部殘卷,方與詩佛王維邂逅,才漸漸被王的“空”所吸引、所打動。
被譽為“詩佛”的王維最愛使用佛教色彩濃重的“空”字。一是用來描寫山間的寧靜,如香積寺旁“薄暮空潭曲”;山中秋日黃昏時“空山新雨后”;輞川雨后初晴的“積雨空林煙火遲”;簡短的《鹿柴》中“空山不見人”;鳥鳴于山澗中的“夜靜春山空”等。二是用此字來描寫環境,像《秋夜獨坐》之“空堂欲二更”。其實,這許多“空”絕不僅僅是為了描寫環境,也許還有詩人心中的寂寞。
且看《酬張少府》“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理想落空,歸隱又如何!若不歸隱,更若如何!即便是詩佛,盡管能看破俗世紅塵,難道他的內心深處真的是哪怕一絲一毫的隱痛或感慨或壯志未酬都不曾有么?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詩佛”摩詰必是舍棄了許多才得到晚年在輞川別墅的自在。還是《酬張少府》中,王維說他“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那么王維也曾有少年輕狂時,也曾是滿懷政治抱負的熱血青年。只不過沉重的官場、黑暗的現實和這流逝的歲月,把這樣的王維一點點扼殺,然后塑成了一個“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王維。最后“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摩詰呵,你畢竟是個中國傳統式文人。純凈的你無法容忍黑暗,更何談像海瑞那樣來親自用雙手驅除污濁?
王維呵,我該怎么定義你的行為呢?
我該責罵你只顧求得個人的心靈寧靜而茍且獨善其身嗎?不過是受了點挫折,看到了你理想的世界中的不和諧現象就輕易地放下了追求,就不再想著為國家、為人民謀福祉!就躲到風景秀麗的輞川半官半隱了。你這么做,對得起把你培養成才的國家和社會嗎?雖說你歸隱自然后寫下了無數千古佳作,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能說毫無貢獻。可是,如果你把你的才華用在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上,貢獻不是能與日月爭輝嗎?
或許我應該同情你,憐憫你無法施展才華,空有滿腹宏圖卻無法規劃;興許我還該贊賞你懂得退身自保以求的心靈寧靜,真正達到了佛的無欲無求之化境。你的不問世事,你的看破紅塵,你的不為世俗紅塵所擾,確值后人學習。倘若每個人都能做到你那樣的淡泊平和,還會有那么多的人貪污受賄,以權謀私嗎?
道非道,非常道,吉非吉,兇非兇。王維一生對錯,是非曲直豈是我一黃毛中學生能說得清。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摩詰呵,問世間有多少人能做到你那樣的“空”——心靈寧靜,無欲無求?你的行為,且讓后人評說。我愿踏進歷史的長河追隨你的足跡,感受你的心靈,從你身上學得心無漣漪,從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王維的作文(5)
俗話說:“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對,我在睡夢中又遇見了朋友王維。
我夢見自己走在舊時的長安城里,這時,迎面走來了王維,這一天,王維穿著一身白色的官服。我覺得王維變得比上一次要丑一點,胡子又長長了。他的眼睛看上去比上次變小了一些,仔細一看,原來是眼睛旁邊長滿了紅色的癤子痘,好像一個滿臉紅痘神啊!
我問他:“為什么長了這么多痘?”他說:“這段時間太忙了,上火。”接著,他說:“今天是我最不忙碌的日子,咱們一起去喝酒吧,也順便一起玩玩。”我問他:“咱們去哪兒喝酒呢?”王維回答說:“咱們去永寧門南面的酒樓吧。”于是,我們就出發了。
當我們走過永寧門后,很快就到了那個酒樓。在喝酒之前,王維給我吟誦了一段佛教弟子開齋前唱的詩歌。他唱詩時,我拿出手機給他錄像。他睜大眼睛盯著我手里拿著的這個他從未見過的東西,唱完后,他問我:“你手里握著的是什么?”我說:“這是手機,今天我還想送你一個呢。”
然后,我們開始喝酒,這是皇帝在參加大型會議時喝的白酒,非常好喝,我說:“兄弟,來,干一杯。”我們開始喝得還算慢,一點一點地品嘗,不過到了后面,就越喝越快,越喝越狂了。因為這酒實在太好喝了,我對這些古代的酒真是太感興趣了。結果,我和王維都喝醉了,我們就到王維家里休息。我給王維捏腳,還給他捶腿,讓他放松一下。之后,我也睡著了。當我在他家熟睡的時候,我聞到了一股股的臭味,臭得都把我給驚醒了,原來是王維的腳發出的臭味。隨后,我又睡著了。
第二天早上,當媽媽叫我醒來的時候,我發現王維又不見了,我心想“他去哪里了呢?”哦,原來是一場夢。不過,這場夢也讓我了解了王維的生活習慣。
王維的作文(6)
他,“妙年潔白,風姿郁美”,才華早顯,聰明過人。他,也曾積極熱血,抱負遠大,到頭來卻只得消沉隱居,吃齋念佛。他,就是王維。
都說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李白天才,杜甫地才,王維是人才”。或許把他和李杜來比較不太妥當。他沒有李白的豪情萬丈、慷慨不羈,也沒有杜甫的身世曲折、悲苦凄涼。潔癖是他可愛的小習慣。他有的是一腔才氣,以及無數的“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的淡泊。
縱觀他六十年的一生,從少年得志,到半官半隱,再到安史之亂,最后辭世前也不忘作書向親友辭別。他的作品,從邊塞詩的酣暢,到田園詩的自然脫俗,總是情感真摯。“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拋棄李白的豪放隨性,忘卻杜甫的厚重悲涼,只剩一段清新幽寂,自成一派。讓人讀來心情輕暢,感受王維詩中的靜謐與豁達。
意不在情場,亦不在宦途,卻只沉溺于山水間,只活在山水間。他的身上,只有一腔屬于詩人的灑脫,屬于隱士的淡泊。
愿飲詩而醉,枕詩而眠。不知夢中可否回轉于大唐盛世的滿紙才情之間。
王維的作文(7)
傷感的游子
從小便在王維寫的那首“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中接觸唐詩,當時的我并不了解這份離愁的別緒,更談不上引起什么共鳴,感慨之類的了。不過,在老師的強烈要求下,終是在依稀中記住了王維這個偉大的詩人名字。后來,又讀到了他寫的《送元二使安西》這首炙手可熱的名詩。其中的那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被我“琢磨”了半天,總算得出了一句結論:好一個傷感的游子!
田園上的贊美聲
王維是熱愛田園的,不然盡管官場黑暗,仕途曲折。可又有哪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會甘心到偏僻山野隱居度日?這里邊雖說少了份世俗的紛爭,多了份淡逸的清淡,可是又有哪一個才子肯甘心在曠野田園中埋沒?是李白嗎?是杜甫嗎?是白居易嗎?不,是王維!若是王維不熱愛田園,他便不會寫出“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這樣的由景生情,贊美田園的詩句了。后來,王維更是為唐朝的山水田園詩添下了錦繡盛麗、波瀾壯闊的一筆。若是田園上少了這份贊美聲,恐怕這個世界也會為之黯然吧。
致力于山水的詩人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這清秀脫俗的十個字,竟是鬼斧神工的將自然景色融于詩中,成為了如詩如畫的驚世不出的絕句。傲如蘇軾這般的文人也只能被其文采所折服,給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樣的盛譽。而另一句千古名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王維更是將深山中寧靜致遠的空謐美感凸現而出。在王維的這句詩里,竟是連月光這樣溫柔的飄灑都能驚動山林的的鳥兒!可想而知當時是如何的一個靜謐的夜啊,這有何嘗不是王維的詩意所在呢?王維是寂寞的,一顆心早已厭倦了那世俗的官場和紅塵。唯有將精力轉移到山水中,方能獲得短暫的歡愉。
單人的旅途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了解過王維的人,恐怕沒幾個會是不知道這一千古的名句。仔細品咂,如詩如畫!恍然間,仿佛便來到了黃土大漠之上,仿佛行走在了蒼茫無際的沙漠之間,一望空際。四處黃沙密布,竟是這般的延伸萬里將地平線和天邊都銜接在了一起!行走間,偶爾看見無邊的黃沙中突兀而出的那么一兩戶人家,冉冉升起的炊煙竟是筆直的升入云天!景色再轉,滾滾的長河盡頭,如鑲金一般的又大又紅火的落日徐徐而降,輪廓分明!這是如廝美景?著名如王國維先生一般也只能仰天感慨:“千古壯觀!”
結語
王維的詩,無論是寫名山大川的壯麗宏偉,抑或是寫邊塞的空曠荒涼,小橋流水的恬靜淡雅。都擁有一種懾人心魄的美感,這種美超然于世俗中,又脫然于山水間。無論是從詩意上還是從畫意上,他的詩都像是渾然天成一般,沒有一點經過人工雕琢的痕跡。王維,是中華大地上浩瀚的唐詩中的一顆耀眼的明珠!他耀眼,因為他懂得在黑暗的官場中隱忍;他耀眼,因為他努力讓自己在滾滾的紅塵中內斂;他耀眼,因為他的一腔愛國之情都寄托在了山水田園!為什么他的詩里常含淚水?因為,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王維的作文(8)
你父母早亡,與比你小一歲的弟弟縉相依為命。你勤奮刻苦,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這個不成樣子的家。你用自己的才華在二十一歲考中了進士,你成心為百姓所操勞著,卻又在一處山麓之中修建了一處別墅,享受著一種悠閑自在的生活。
靜夜聞見泉涌,淡月望見明月,亦然一幅“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美景圖。“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在那茫茫沙塵之中,看見了滾滾落日,飄飄逸逸的詩文之中盡灑出濃濃愛國之情。
你悠閑,你自在,你可以獨自一人無拘無束任憑自己的喜好去做事,你豪放不羈,閑情逸致,與明月同行,與昆蟲同吟,與大地同眠。
人生如一條坑坑洼洼的小路,長長延延,坎坷不平。你因為長安被叛軍攻陷而被捕被迫出任偽職,你覺得此事大逆不敬,你在獄中寫下《凝碧池》一詩,抒發亡國之痛和思念朝廷之情,但戰亂平息之后,你卻要遭受被削級的懲罰,被降為太子中允。
別人當官只圖個名聲,對祖國的發展毫無用途;而你誠心為祖國的發展想過很多辦法,但卻只當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官。
你輕輕地嘆氣,一首首帶有墨跡的小詩帶著對祖國發展的無助感嘆出的惋惜,純潔的心靈帶著一絲絲憂愁,飄蕩在人間。
在被貶之后的失落時,你看出世間的丑陋,看出了人生的艱難。
終于,你依稀看到人生的盡頭,你微微一嘆,化成一首首小詩,化成了詩中的柔美情節,被后人贊頌。
王維的作文(9)
在《辭海》中,“空”字與佛教有關的釋義如下:“萬物從因緣生,沒有固定,虛幻不實;亦特指天臺宗所立‘空、假、中’三諦中的真諦,又指佛門。”此義項有如下詞組:空門托缽、四大皆空。
至今仍未參透丁點佛教禪理,由于自小學琴,僅從音樂的角度感悟到佛寺中那裊裊梵音的空靈、純凈,心靈像被滌凈一般。
直到年華漸長,焚一柱高香,縮于書房一隅,伴一盞青燈,捧一部殘卷,方與詩佛王維邂逅,才漸漸被王的“空”所吸引、所打動。
被譽為“詩佛”的王維最愛使用佛教色彩濃重的“空”字。一是用來描寫山間的寧靜,如香積寺旁“薄暮空潭曲”;山中秋日黃昏時“空山新雨后”;輞川雨后初晴的“積雨空林煙火遲”;簡短的《鹿柴》中“空山不見人”;鳥鳴于山澗中的“夜靜春山空”等。二是用此字來描寫環境,像《秋夜獨坐》之“空堂欲二更”。其實,這許多“空”絕不僅僅是為了描寫環境,也許還有詩人心中的寂寞。
且看《酬張少府》“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理想落空,歸隱又如何!若不歸隱,更若如何!即便是詩佛,盡管能看破俗世紅塵,難道他的內心深處真的是哪怕一絲一毫的隱痛或感慨或壯志未酬都不曾有么?
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詩佛”摩詰必是舍棄了許多才得到晚年在輞川別墅的自在。還是《酬張少府》中,王維說他“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那么王維也曾有少年輕狂時,也曾是滿懷政治抱負的熱血青年。只不過沉重的官場、黑暗的現實和這流逝的歲月,把這樣的王維一點點扼殺,然后塑成了一個“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王維。最后“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摩詰呵,你畢竟是個中國傳統式文人。純凈的你無法容忍黑暗,更何談像海瑞那樣來親自用雙手驅除污濁?
王維呵,我該怎么定義你的行為呢?
我該責罵你只顧求得個人的心靈寧靜而茍且獨善其身嗎?不過是受了點挫折,看到了你理想的世界中的不和諧現象就輕易地放下了追求,就不再想著為國家、為人民謀福祉!就躲到風景秀麗的輞川半官半隱了。你這么做,對得起把你培養成才的國家和社會嗎?雖說你歸隱自然后寫下了無數千古佳作,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不能說毫無貢獻。可是,如果你把你的才華用在經天緯地、治國安邦上,貢獻不是能與日月爭輝嗎?
或許我應該同情你,憐憫你無法施展才華,空有滿腹宏圖卻無法規劃;興許我還該贊賞你懂得退身自保以求的心靈寧靜,真正達到了佛的無欲無求之化境。你的不問世事,你的看破紅塵,你的不為世俗紅塵所擾,確值后人學習。倘若每個人都能做到你那樣的淡泊平和,還會有那么多的人貪污受賄,以權謀私嗎?
道非道,非常道,吉非吉,兇非兇。王維一生對錯,是非曲直豈是我一黃毛中學生能說得清。
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摩詰呵,問世間有多少人能做到你那樣的“空”——心靈寧靜,無欲無求?你的行為,且讓后人評說。我愿踏進歷史的長河追隨你的足跡,感受你的心靈,從你身上學得心無漣漪,從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王維的作文(10)
王維的一生也有起起伏伏,我用簡單的語言給你介紹一下吧!
在他的少年時天資聰穎,參加科舉考試,榮幸被選中。在17歲寫下了《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其中有名的一句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句話抒發了許多游子們的心情。
在他的壯年時期,因買藥與藥店老板女兒紫云結緣。在當時,舞獅只有皇帝才能觀賞,而王維是專門編排節目的,他看到了舞獅的排練,被皇帝知道了,龍顏大怒,把王維流放到邊塞去了。王維便寫下了《使至塞上》其中描寫美麗的沙漠風光的詩句是—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在王維中年時期,經歷了安史之亂。但以他詩佛的性格并沒有幫助安祿山做一些損壞國家利益的事,這件事被皇帝知道后,因為他沒有出賣國家,而被無罪釋放了。又過上了悠閑、自在的山水生活。寫下了《竹里館》、《鳥鳴澗》等詩。
王維在晚年時,不看重錢財,而是把自己與外界隔絕起來,在終南山腳下的住所隱居終老。寫下了《終南別業》其中最為有名的一句是一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王維寫的山水田園詩,后人對他詩的評價都很高,蘇軾也不例外;對王維的詩評價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我喜歡王維,喜歡他那顆隨意,灑脫的心。也喜歡他這樣的傳統文人。
王維的作文(11)
我看見王維在山頂,貌似要跳崖。我急忙跑過去,把王維“啪”得一下,打回了馬車上,帶他回到了王維的老家。他問我:“為什么把我帶回老家過重陽節。”
“這——這”我說不出理由來。
然后,我們每個人身上插了茱萸,因為可以驅邪。我們再去登山。我編了一首詩:
登山有感
杜甫
風清天高我悠哉。
柱杖攜朋上高臺。
無邊秀色云峰上。
凄凄鄉情入目來。
他們都說:“好詩!好詩!”連王維也不例外。王維也作了首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到了山頂,我們飲用菊花酒,一起賞菊花,談天說地,好不快活!
我非常喜歡重陽節。
王維的作文(12)
500字關于王維的作文:我眼中的王維
我眼中的王維,似一輪明月,照耀松間;又如一股清泉,流過石上。
王維生于公元72017年,字摩詰,漢族人,又被人稱為詩佛,今存詩400余首,他精通佛學,對禪宗影響很大。也許,大多數人都認為他的一生是舒適的,其實并非如此,在當時的唐朝政治動蕩不安,王維那是雖在做官,但已經對當時的唐政完全失望,開始過著半隱半居的生活。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正是他當時的內心真實寫照。之后他實在受不了,所以才返回了他舊居的山林,也正是這美妙多姿的大自然給了王維寫詩的靈感。
沒有了大自然的蒼茫,哪里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偉壯觀?沒有了大自然的清幽,哪里來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悠然淡雅?沒有了大自然的平實,哪里來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生機盎然?
王維不但詩寫的好,而且書畫寫很有名氣,多才多藝。
我眼中的王維,不驕不躁,不急不傲。正恰似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他永遠將萬丈光芒揮灑,永遠將千滴清涼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