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觀看了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我看到了一個老師的不懈追求,去不斷發現問題孩子身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找到問題的產生根源。與之相反的是,有時候,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我們也遇到那樣的學生,我們一樣能夠看到他身上存在的問題,想要試圖去讓那個孩子更好,但是在更重方法都失效的狀態下,似乎也會變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那個年幼的孩子乍一看的確是很不可愛,也很不惹人喜歡。他精瘦的身材,似乎隨時都可能倒下,黝黑的皮膚下忽閃著一雙大眼睛,似乎好像總是低著頭,但實際上總感覺他在觀察,以及他那微微凸出的牙齒。再看看他的行為,撕本子、丟書本、扔書包……似乎一切的“壞孩子”具備的行為他都有了。
如果他遇到的僅僅只是他的英語、數學老師,也許他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用老師的話說:他會崩潰,他會出事情的。這也正符合了魯迅先生的話: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他的代課老師——尼克。
他和所有老師一樣,他看到了這個孩子的“特別”,任何的題目他似乎都是錯誤的,作業本上幾乎找不到正確的地方;所有孩子都在他的音樂中歡呼的時候,他紋絲不動;所有孩子都在隨心所欲地畫畫的時候,他紋絲不動;其他人在教室里上課的時候,他在外面罰跪;如此肆無忌憚的人,居然在尼克面前顯示出了異常的恐懼。
和所有老師不同的是,他內心里充滿了傷感,他要去尋找問題所在。于是,他把他的作業單獨分析,找到共同的問題所在;于是,他不遠千里地去他家,希望從家庭生活中找尋答案;于是,他愿意不動聲色地和他談話,給他一次次表現的機會;于是,他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去輔導他的功課……
和所有老師不同的是,他驚喜地發現了孩子的天賦,那墻壁上滿天的星星,讓欣喜不已;在越來越遠離的小人冊讓他看到了孩子內心的孤獨和害怕,以及對家人的思念;在那張意味著戰爭和和平的圖畫中,孩子豐富的想象力也讓他驚喜……在別人看來如同雜草一樣的人在他看來是個天才。
我們作為老師,其實也是一樣的,問題學生每個班級都會有,就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多一點點的付出,哪怕只是下課的十分鐘,更在于我們愿不愿意堅持,一個壞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過程,同樣的,糾正一個壞習慣也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不斷地體驗、反復、再體驗中得到糾正。
新的一學期,收拾心情,靜下心來,慢慢地,慢慢地,做一個如尼克一樣的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