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是對的》五集有理論深度、思想溫度的通俗理論對話節目,通過故事講述和互動問答,重溫馬克思光輝足跡。《你好,馬克思》《洞悉世界的眼睛》《不朽的資本論》《解放全人類的胸懷》《千年思想家》每集都圍繞馬克思思想的形成展開,集集精彩,從中本人有感有四。
一是要有夢想,勇于實踐。馬克思在他中學畢業后,樹立了“為全人類而工作”的理想信念之后就開啟了不斷奮斗的狀態,踏上了走向偉大事業的征程。期間他經歷了被剝奪國籍,窮困潦倒,妻子病重,喪子之痛,這些并沒有將他打倒;他書寫《資本論》自學6國語言,研讀了近本書籍;他在研究理論的同時,注重與實踐相結合,總結實踐經驗,驗證理論的正確性和可操作性。他以堅強的意志,用畢生的精力去完成自己追求的夢想,為人類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二是君子之交淡如水,革命情誼堅如金。1844年8月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法國巴黎的咖啡館進行了一次歷史性的會面,成就了兩人近40年的革命友誼。在長達40年的漫長革命歲月中,他們始終如一的在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互相關心,結成了牢不可破的兄弟般的情誼和偉大的革命友誼。至此本人感覺,成就偉大的事業除了個人的努力,家庭支持,同樣離不開志同道合的同志,需要一個團隊和組織去共同完成。
三是緊隨時代,創新宣傳形式,大道至簡。偉大的理論枯燥而深奧,我們總是以瞻仰的角度去了解他,仿佛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對于新時代的青年朋友們或許無心去研讀馬克思的偉大著作,無法走進馬克思的內心世界同樣也領略不到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但是通過《馬克思是對的》這種大型通俗理論對話節目,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多媒體場景仿佛還原的歷史,語言樸實,通俗易懂,感覺馬克思就在我們身邊,也一下子拉近了馬克思與我們的而距離,使我們對馬克思產生興趣,對研讀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產生興趣。這讓我想到,我們作為機關工作人員,在學習理論,宣傳政策的時候,也要創新宣傳方式,用平實的語言,貼近群眾的生活,將政策的宣傳融入到群眾的生產生活當中去,在潛移默化之中宣教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