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宴宴鴻門
一念決生死,一宴定天下,這就是史上最著名的飯局----鴻門宴。
眾所周知,鴻門宴是楚漢爭奪天下的轉折點,智謀不如范增、兵力不及項羽的劉邦正是憑借逃脫殺機四伏的鴻門宴,進而扭轉乾坤成就霸業。影片從棋局開始談起,用棋局把故事推到高潮,再以棋局結尾。我猜想,李仁港導演放棄了“飯局”而改用“棋局”作為整部影片的線索無非就是想讓我們明白,鴻門宴這張偌大的歷史棋盤上演著一場博弈,一場成王敗寇的博弈,在這靜若止水的表面下又是何等的血雨腥風。
說起 鴻門宴 的精彩之處,眾說紛紜,大多數人喜歡楚漢兩個陣營對決、斗智斗勇,不僅有劉邦、項羽的正面對決,也有張良、范增兩個謀士的智謀對弈。那些看得見的謀士的對弈,和那些看不見的雙雄爭奪天下的謀算。整個過程人人設局、人人入局、局中有局、計中有計。而我,更偏向于每個角色的生存博弈,對弈或許精彩,但決定這一切的,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博弈,選擇與放棄之間的博弈。
就拿影片的主人公舉個例子,劉邦,出身平民,小時候連個正經名字都沒有,他爹都叫他為無賴, 長大后更是一好酒貪色之徒。而項羽,出身高貴,武藝超群,有情有義,在人們心中英雄一般的存在著。這樣的一位英雄卻輸給了一介流氓,總是讓人感到匪夷所思,然而這一切,正是這兩位主人公對自己命運博弈的結果。
人們在談論劉邦的勝利時,勢必會說劉邦的用人之法。陳平當著劉邦的面所說的一段話最為坦白,項羽恭敬愛人,士之廉潔好禮者多歸楚,劉邦慢而少禮,士廉潔者不來,然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
在用人之法上,項羽選擇了以德聚人,用人也一定是要以德為首的,更象是一群理想主義者在為道德而戰斗,是一個靠信念和理想支撐起來的政團,而劉邦選擇以利聚人,用人是以能力為首要,道德人格是可以不計較的,是以利益為驅動的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則更象是一個聚在一起為了打劫和分贓而組織起來的黑社會團伙。在赴鴻門宴之前,布衣皇帝劉邦將印鑒交給蕭何,信任令蕭何感動效忠。劉邦大膽起用張良這種“野路子”人才,將性命交到傲氣十足的韓信手上。這是他在用人時的博弈,也是他對自己人生的一場博弈。劉邦選擇知人善任,用人不疑,這是他選擇,而他的選擇,成就了他統領天下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