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在外的《霸王別姬》,一直以來,都為人津津樂道,以前大概也知曉一些片段,直到昨晚認真看了一遍,才知道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在我眼里,所謂的好電影,是敘述一個小世界的影像,卻擴展著社會思考的深度。在社會變革,人情世事的交叉敘述下,導演引領著觀眾思索著關于這個世界的種.種。愛情,人性,社會,文化,在這部影片里,你能讀到的永遠比你想的要多。
“虞姬是真虞姬,霸王是假霸王”,這句話一語道破的哪止是角色的演繹,還有愛情呀。于段小樓而言,程蝶衣是怎樣的存在呢?從小一起長大的師弟,小豆子,為了能讓他練劈腿的時候能輕松一點,明知師傅會嚴厲懲罰,也要幫他踢掉一塊磚,讓他輕松一點。看到師弟因為說錯臺詞,不愿說自己是“女嬌娥”,而被師傅打手心打到手要廢的時候,幫他包扎傷口的人也是他,段小樓。他可以為了他打開大門,讓他逃離戲班子,也會在他沉迷于大煙苦于戒毒的時候,不離不棄,一直照顧著他。說不愛,我不信,“誰會不厭其煩地安慰那無知的少年呢”。我倒更愿意相信,或許他從未清醒地認知這份已經超越了友誼的愛情。而對于菊仙,始于顏值,陷于人品吧~除了出身青樓,對于這個女人,我覺得已經沒有什么太多可以挑剔的了。她的愛單刀直入“你娶我吧,不娶我就回青樓”。我記得她和老鴇說要走的時候的果敢,也記得她問段小樓的時候的嬌羞。為了求程蝶衣救段小樓,她發(fā)誓離開段小樓,回到青樓。也在最后聽到段小樓說他從來就不愛她的時候,選擇自殺。對于菊仙而言,段小樓是他的整個世界,她細致呵護,捧著真心,卻碎得一塌糊涂。同時,我也一直覺得她最懂程蝶衣的心,看得那么清楚,才會在段小樓要去和他人搭配演《霸王別姬》的時候,把一件外衣披在了程蝶衣身上。
程蝶衣,首先必須得承認張國榮把這個角色塑造得太成功了,每份感情都拿捏得很到位,絲絲入扣。在愛情里,“認真了,你就輸了”,更何況是選擇從一而終的人。都說程蝶衣把自己活成了虞姬,成瘋成魔。“說好了一輩子,哪怕少一場都不行”,愛得太倔強的人,容易被辜負。段小樓是霸王,為了他挺身而出的點點滴滴,他都記在心里。也就是在段小樓選擇和菊仙成婚的那個晚上,一切都開始變了吧,哪怕他程蝶衣出賣了自己的肉體,拿回段小樓一直以來心心念念的劍,似乎也不足為道了。“從今以后,你演你的,我演我的。”“虞姬”而后也演了楊貴妃,杜麗娘,卻再也回不去當年的虞姬了。把段小樓從日軍手里救出來,換來了段小樓的一口唾沫,曾經最懂自己的人,也在自己被批斗的時候歷數(shù)著自己的不堪。多年后,當兩人再次攜手一起演繹《霸王別姬》的時候,程蝶衣選擇了自殺。當一切都看得通透了,世間也沒有什么值得留戀了,不妨帶著這最美的回憶離開吧。帶著幾分的驕傲,與幾分對愛的執(zhí)著,那些幫霸王上裝,挑眉要往上挑的日子也悉數(shù)過去了。
社會變革中最考驗的也莫過于是人性了。那些以善的名義所做的惡事,在歷史的浪淘盡沙后,留下后人多少鄙夷。日本人入侵,戲場此起彼伏的鎮(zhèn)壓,將人肉為喂狗吃的猖獗。
最后的篇幅想聊點和京劇相關的事情。現(xiàn)在看京劇的人應該是少之又少了吧,甚至,多多少少,很多人帶著對京劇的刻板印象吧,覺得京劇是落伍的一種藝術,是老年人看的。我記得《奇葩說》有一期一個京劇大師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喜歡京劇的人,和還沒有發(fā)現(xiàn)自己喜歡京劇的人”。看完《霸王別姬》,我不敢說我開始喜歡上京劇,只能說我開始欣賞它的美了~~而對于這種美的欣賞,我認為應該也是無國界的,就像影片里程蝶衣說的,青木是懂京劇的,如果青木沒死,恐怕京劇早就風靡日本了。
以上,純屬個人感悟,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經典的魅力,大概就是多年過后的20XX年,能夠帶給觀者的思考也未曾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