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是美好的,就像相逢一棵樹,相見一朵花;遇見是詩意的,就如我遇見你,你遇見我。人們又將追尋比作是一次登山,山上的風光未知,卻引得無數背包客為之傾心——我們把這場旅行的本身看做是風景,我們把這次登山本身化為歷練,當風光早已誠然心上,也就無所謂逆境,無所謂山頂。
世世代代耕種在大山腳下的人們,因祖輩對這座山早有征服,心上便再無對它的渴望,他們依偎在山身旁,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命在此地繁衍;而初到這里觀光的人們卻對它熱情無限,大家在山腳合影留念,隨后紛紛啟程,奔赴更高的臺階,奔跑在生命的路上。
你看,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心態,一種因血脈里流淌的便是大山的精神,也就不再去挑戰;另一種則因初次見面,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我不否認這其中任何一種態度,不過是感慨,感慨我們生而為人卻有著不同的思想靈魂,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對其反應出的態度便大有不同,這是另一番境界,是哲學。
而大山一年四季卻都沒有休息,它以滿腔的熱情接待著八方賓朋,它的身軀上從不缺少歡聲笑語。山間的人在密林里穿梭,在大樹下休息,他們望著下山的人心生敬仰,隨后便是噴張的力量,去攀登,去征服,去鳥瞰四方。他們問下山的人上面風景如何,答案有二,呼聲不同,這更為激發了他們的斗志——我一定要親眼看到它的巍峨,我一定要放聲歌唱,在高山之巔。
一行人匆匆奔赴山頂,云霧繚繞間竟也能聽到不同的聲音。“這風景奇秀”“這風景不過如此”,你看,隊伍里從不會有同樣的答案,正如我們的人生,從不會與他人雷同,這是同行的悲哀,卻是旅程的幸事。
點評:文章語言平實而柔以及,描述很隨意,似乎引領著讀者在心靈的原野上安步,不足之處是議論略感缺乏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