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每當這激昂的旋律響起,都能將我們帶回到那個炮火硝煙的戰場,那個英雄先烈拋灑熱血的年代。對于那段歷史而言,或許更多人的記憶還停留在教科書上黃繼光和邱少云的英雄事跡,我們只記得他們都擁有同一個名字,“最可愛的人”。正是這些“最可愛的人”,70年前義無反顧地奔赴前線,將生死置之度外,在陌生的土地上浴血奮戰,才換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換來了祖國幾十年的和平發展,換來了今天中華民族山河無恙。
正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取材于真實歷史的影片《金剛川》上映。影片從抗美援朝戰爭最后一場金城戰役之前,渡金剛川,修金剛川橋為主線故事展開。金剛川戰斗規模雖小,卻關系著金城戰役主戰場的整體局勢。當時后勤運輸線要保證物資供給,而金剛川則是運送至前線的必經之地。它位于金城前線附近,最寬處達60米,水流湍急,不借助橋梁根本無法通行。為保障燕山部隊主力能在大決戰打響之前順利渡河,負責掩護的炮兵連與負責修橋的工兵連在金剛川上與敵軍展開了慘烈的戰斗。
從接到任務到第二天凌晨大部隊順利過橋,整個過程中志愿軍戰士們面對美軍一次又一次的轟炸,一次又一次的快速修橋,無時無刻都是生與死的較量,一個戰士倒下去,千百個戰士站起來,最終用血肉之軀搭起了一座通向光明的軍魂之橋。“那一年,我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俺們這些人,真的沒一個怕死的?!睕]有任何修飾的旁白,沒有藝術的杜撰,這一句句發自肺腑的真實感言,是志愿軍戰士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強大中國軍人力量的體現,是老一輩革命戰士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
志愿軍在金剛川上搭了一座生命之橋,影片在觀眾心里搭了一座觸動心靈之橋。經歷過生死的人,更惜生命可貴;經歷戰爭的人,方知和平珍貴。人類在進步,社會在發展,但世界從沒有一刻真正的遠離戰爭。我們并不是生活在一個和平年代,我們只是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我們無比慶幸,不用擔憂頭頂上飛機轟炸,不用擔心流彈、炮彈在耳邊轟鳴,不用睜開眼睛就看到血淋淋的場面和無盡的廝殺,不用生活在血腥的恐懼之中。我們能在這個時代感嘆歲月靜好,是因為有強大的國家做后盾,給了我們內心安寧的底氣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沒有一個人的成功可以脫離祖國而單獨存在,我們有今天這樣的生活環境,要感謝偉大的祖國。要知道,這個國家也曾傷痕累累,如今日新月異的面貌,是幾代人不懈的努力換來的。戰爭是殘酷的,我們現在幸福安寧的生活,是無數先輩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正視歷史,珍愛和平,傳承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對先烈最誠摯的尊重,就是把珍惜兩個字放在心里,珍惜他們用生命換來的和平年代,珍惜他們用犧牲換來的美好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