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彭士祿被任命為大亞灣核電站籌建總指揮。年近花甲之年,他再一次踏上了共和國核電事業的拓荒之路。
那一年,我國外匯儲備僅有億美元,而大亞灣核電站總投資需要40億美元。既沒有足夠的建設資金,人才技術也尚處空白,在這種情況下要建成中國第一座百萬千瓦級的商用核電站談何容易?
面對這一場代表國家的“商業博弈”,彭士祿奔波各地籌集資金,參加一輪輪商業談判,他的各項開創性工作,為大亞灣核電站快速開展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7年,大亞灣核電站順利開工,然而為了這一刻操勞了兩年的彭士祿卻已馬不停蹄地趕往下一個任務,當時,他已經被國家委任為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負責建設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造的商用核電站。
在任秦山二期核電站董事長時,他提出了股份制,建立了董事會制度,從核電站主要參數到投資方案,他都一一研究、核算。大到反應堆,小到一個螺絲釘,他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彭士祿有個著名綽號叫“彭拍板”。他常說:對了,功勞算你的;錯了,責任算我的。
半個世紀的時間里,彭士祿像一頭拓荒牛一樣,從引進消化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到自主研發核心技術,打贏了一場又一場核電領域的攻堅戰,引領我國核電發展走上了快車道。然而,在巨大的成就和榮譽面前,彭士祿從不計較得失,更從不提出個人要求。1978年,當他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時,聽聞消息的他正在工地上,驚訝地說:我也可以得獎?
20XX年,彭士祿又把自己在何梁何利基金最高獎(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獲得的100萬港幣獎金全都捐贈出來,為國家培養核事業人才。
一造核潛艇,二建核電站!一輩子干了兩件大事的彭士祿,在他看來,中國的核動力事業發展到今天,絕不是一個人兩個人所能及的,而他自己“頂多算其中的一顆螺絲釘。”
20XX年11月,在彭士祿離開這個世界前的最后的一個生日,心里念念不忘的,依舊是他那句最初的誓言:只要祖國需要,我愿意貢獻一切!
20XX年3月22日,彭士祿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3月30日,在《英雄核潛艇》的歌聲中,彭士祿完成了他最后的心愿:骨灰灑向大海,永遠守護祖國的海洋。
從烈士的遺孤到中國核動力事業的拓荒牛,他默默走完了為祖國“深潛”的一生。一輩子太短,短到他只為祖國做成了兩件事;一輩子又太長,長到他把生命熔鑄進新中國核事業基座上的磐石。
此刻,他或許是那一朵翻騰的浪花,正同他最愛的核潛艇一起深潛,一路遠航!那閃耀的印記,已匯入歷史的長河,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滾滾向前,澎湃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