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的大躁名聲早就不絕于耳,相較于他筆下的故事,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更深為人知:幼年父母雙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陸續病故,他一生漂泊無著,心情苦悶憂郁,逐漸形成了感傷與孤獨的性格。看過他的書的人都說:這種內心的痛苦與悲哀成為后來川端康成文學的陰影很深的底色。《花的圓舞曲》是我第一次閱讀他的作品,與《伊豆的舞女》一起被譽為“世間最美的初戀”,字里行間很容易就能發現的到,里面每一則小故事都有著他濃濃深切愛慕著的初戀千代的影子。但是他筆下的女子有別于現實的柔和,人物刻畫更顯纖細,更具柔弱韻味的詩意,仿佛有著柴可夫斯基舞劇《胡桃夾子》里的妙韻,美妙的青春的少女們在旋轉跳躍的舞步中爭妍斗艷,盡在一支圓舞曲中糾葛纏綿……只是這樣的詩意,不是一種美滿的甜蜜與幸福,而是從某種程度上讓我感到別樣不一的體味,仿似一種男權主義加持下形成的對女性貞操的禁錮。
比如這篇《維護貞節的看家狗》,當昌枝和村井戀情走到盡頭的時候,和現實的遭到背棄的川端康成不同,這次是村井帶著決意的離開,昌枝則是他設定的戀戀不忘的愛人,她念著村井的好,戀著村井的愛。當四六將新手套送到她跟前的時候,她憂傷地認為是村井新情人送的,并希望四六在歸還手套之際順道將情婦咬死。雖然愿望沒成,但是她認為四六的忠心給她莫大的安慰。只是她卻忘了,四六的存在就是對貞節的固守,所以當她與初戀幽會的時候,四六不但不念舊情,反而步步緊逼逼走情人,禁錮著她的“出軌”。
又比如在《父親的十年》里,讓治一心想著和秋子結婚,但是秋子一直不肯帶他回家見長輩。出于對秋子父母的尊重,他瞞著秋子到了村子拜見她的父親,征求他的意見。只是在征得秋子父親的默許后的一個月,秋子竟然毫無理由地離他而去。十年再遇,是秋子被父親帶著上門道歉,而讓讓治驚訝的是,秋子的悔不當初:“打那以后,我好幾年好幾年,布置多么盼著有個機會向你表示歉意,哪怕三言兩語。”“假如我與讓治生活在一起,恐怕是最幸福的了。我經常這樣后悔、痛哭……”
我不知道他對千代是否始終戀戀不忘,還是對千代心生怨懟,但是從本書來看,女子的不幸與悔恨好像能給了他一種自我的紓解與歡慰,仿佛所有的姑娘都遇人不淑,拋棄他之后終不得好結果,除了故事里的男主角。這種帶著男權主義色彩的描述是隱秘的,卻又是那么恣肆。他筆下的女子墮入他設定的悲劇里,我想不過是圓了他最初的夢——一個為他守著貞節的女子,始終愛著他守著他,不離不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