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志愿軍用小米加步槍,必勝的信念,滿腔的熱血,絕對的忠誠戰勝了成千上萬枚炸彈,戰勝世界第一強國,令世界刮目相待。
——彭睿言
1950至1953年,朝鮮土地上狼煙彌漫,血雨腥風,抗美朝戰爭轟轟烈烈,最終得以凱旋。2020年為抗美援朝出兵70周年,央視頻道推出《為了和平》紀錄片,以銘記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
七十幾年前,朝鮮內戰爆發,向中國請求支援。美國政府虎視眈眈,在蘇聯代表缺席的情況下,操縱聯合國會議,組成所謂“聯合國軍”攻向朝鮮,我國政府陷入兩難境地。出兵則將與世界第一強國交手,難免死傷慘重,剛剛步入正軌的經濟生產和國家經濟不知能否承受此重創;不出兵則會被扣上“懦夫”的帽子,且美國攻下朝鮮后,必會將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國。一場酣戰,不可避免,一觸即發。1950年10月,我國出兵朝鮮,悍然應戰。“中國人民志愿軍”應運而生。
三年多的時間,大大小小戰役無數,志愿軍靈活應變,頑強克敵。從防御戰到運動戰,最后又成功攻克了美軍令人發指的細菌戰,以血鑄就壯麗篇章。其中,松骨嶺戰役最令我動容,久久無法釋懷。
郁郁蔥蔥的松骨嶺,埋藏無數英烈兒女。敵我實力懸殊,我軍死傷不計其數,最后連長,排長等干部炸斷手足都堅守火線,壯烈犧牲。僅剩六名負傷戰士頑強一隅抵抗,等待救援部隊的到來。敵機在上空盤旋,籠上一層死亡的陰影,投下的汽油彈使士兵身上冒起熊熊大火。戰士強忍劇痛,丟下槍,只身沖入敵方,讓敵人于滿天火光中與自己同歸于盡,“火人連”由此得名。由于物資匱乏,子彈打完了,將士們便上前拼刺刀,刺發彎了,便赤手空拳與敵肉搏,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正值嚴寒,漫天大雪恣意劈下,冰冷無情。戰場旁,多名戰士于此長眠,被活活凍死仍保持著進攻姿勢,身上,帽上,槍上都覆著雪,鮮血凝結,一路蜿蜒在冰天雪地中分外刺目。冰棱從帽檐垂落,帽檐下,亦有再也睜不開的雙眸。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志愿軍用小米加步槍,必勝的信念,滿腔的熱血,絕對的忠誠戰勝了成千上萬枚炸彈,戰勝世界第一強國,令世界刮目相待。歷史不允許被忘卻,我們需扛起時代重擔,續寫中國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