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紅軍在長征途中發生了許許多多讓人難忘的故事。如飛奪瀘定橋、巧渡金沙江、四渡赤水等。今天,我觀看了電影,《四渡赤水》。
在第五次大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被迫實行戰略大轉移,退出根據地進行長征,當時紅軍在左傾錯誤的領導下,損失慘重,只有3萬人,缺乏槍支彈藥、缺吃少穿;而國民黨的軍隊是40萬,美式精良裝備,并形成了對紅軍的重重包圍。面對如此懸殊的軍事力量對比和如此嚴峻的軍事形勢,共產黨糾正了自己的左傾錯誤,確認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做出了英明的決策,來到紅軍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紅軍在保衛小橋的同時,幫助了赤水周圍的老百姓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紅軍渡赤水時,也得到了老百姓的幫助,成功進行了一渡赤水。
二渡赤水,紅軍為跳出敵人川軍、黔軍40多萬人組成的包圍圈,毛澤東當即決定,丟掉所有的重物,該舍就舍,人最重要,要以最快的速度安全渡過赤水河。終于完成了二渡赤水。
三渡赤水,到了赤水河東岸,紅軍成功地拿下了婁山關,控制了烏江渡口,漸漸奪回了主動權。渡水后,紅軍用小部隊引開并拖住了敵人,為大部隊爭取了四渡赤水的實踐。并與1935年5月9日完成四渡赤水,再巧渡金沙江,成功擺脫了敵人的追擊,向北挺進。
影片中,毛澤東該舍就舍,關心戰士的指揮,讓我更加敬愛和認識我們偉大的領袖。將士們英勇善戰、助人為樂的身影更是在我眼前久久回映。今天,我有著豐富的物質生活,良好的學習習慣,美麗的大好河山和當時相比簡直是那時的一種夢想;今天我們偶爾遇到的小困難和紅軍歷經的千辛萬苦相比簡直微不足道!看到這,我不禁感到慚愧,我常常遇到困難就知難而退。我一定要繼承先烈們的傳統,好好學習將來報答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