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期今日酒,忽對故園花。——文森《九日》
二、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李賀《七夕》
三、斬新衣踏盡,還似去年時。——王建《寒食》
四、歷添新歲月,春滿舊山河。——葉颙《已酉新正》
五、清娥畫扇中,春樹郁金紅。——溫庭筠《清明日》
六、他鄉逢七夕,旅館益羈愁。——孟浩然《他鄉七夕》
七、客思似楊柳,春風千萬條。——王安石《壬辰寒食》
八、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杜甫《端午日賜衣》
九、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楊萬里《寒食上冢》
十、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鬢毛。——鄭谷《菊》
十一、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孟浩然《清明即事》
十二、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孟浩然《清明即事》
十三、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十四、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李嶠《同賦山居七夕》
十五、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孟云卿《寒食》
十六、流蘇翠帳星渚間,環佩無聲燈寂寂。——王建《七夕曲》
十七、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王安石《元日》
十八、九月九日望鄉臺,他席他鄉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十九、哀蟬無留響,叢雁鳴云霄。——陶淵明《己酉歲九月九日》
二十、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白居易《清明夜》
二十一、丹灶初開火,仙桃正落花。——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二十二、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二十三、宿醉頭仍重,晨游眼乍明。——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二十四、連錢嚼金勒,鑿落寫銀罌。——白居易《洛橋寒食日作十韻》
二十五、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殷堯藩《同州端午》
二十六、春來春去何時盡,閑恨閑愁觸處生。——王禹偁《清明日獨酌》
二十七、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陸游《臨安春雨初霽》
二十八、追往事,去無跡。——劉克莊《賀新郎·九日》
二十九、遙憐鞏樹花應滿,復見吳洲草新綠。——宋之問《寒食江州滿塘驛》
三十、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韋應物《寒食寄京師諸弟》
三十一、不是暗塵明月,那時元夜。——蔣捷《女冠子·元夕》
三十二、更蕭蕭、隴頭人去。——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三十三、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周邦彥《解語花·上元》
三十四、行云去后遙山暝。——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三十五、吟懷未許老重陽,霜雪無端入鬢長。——序燈《九日吳山宴集值雨次韻》
三十六、懷家寒食夜,中酒落花天。——趙長卿《臨江仙·暮春》
三十七、瑯玕碧,花影弄蜻蜓。——呂渭老《小重山·七夕病中》
三十八、清明又近也,卻天涯為客。——曹組《憶少年·年時酒伴》
三十九、落花夜雨辭寒食。——吳文英《菩薩蠻·落花夜雨辭寒食》
四十、西園日日掃林亭。——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四十一、輕帳偷歡,銀燭羅屏怨。——吳文英《鳳棲梧·甲辰七夕》
四十二、但恐同王粲,相對永登樓。——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四十三、又說今夕天津,西畔重歡遇。——吳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四十四、坐中客,翠羽帔,紫綺裘。——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
四十五、好處時光,須用著些難。——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四十六、偏皎潔,知他多少,陰晴圓缺。——徐有貞《中秋月·中秋月》
四十七、聽窗前、淚雨浪浪,夢里檐前猶滴。——張埜《奪錦標·七夕》
四十八、寒食清明都過卻。——張元干《滿江紅·自豫章阻風吳城山作》
四十九、對風鵲殘枝,露_荒井。——史達祖《齊天樂·中秋宿真定驛》
五十、山黛暝,塵波澹綠無痕。——吳文英《渡江云三犯·西湖清明》
五十一、望天王降詔,早招安,心方足。——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五十二、翠袖殷勤,金杯錯落,玉手琵琶。——張可久《折桂令·九日》
五十三、幾日西風,落盡花如雨。——吳文英《蝶戀花·九日和吳見山韻》
五十四、回首西陵松柏路,腸斷也,結同心。——陳子龍《唐多令·寒食》
五十五、婺星為情慵懶,佇立明河側。——吳文英《六么令·夷則宮七夕》
五十六、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杜安世《鶴沖天·清明天氣》
五十七、西風潑眼山如畫,有黃花休恨無錢。——張可久《風入松·九日》
五十八、美人慵翦上元燈,彈淚倚瑤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細如塵》
五十九、莫遣素娥知道,和他發也蒼華。——劉克莊《木蘭花慢·丁未中秋》
六十、近寒食人家,相思未忘蘋藻香。——史達祖《壽樓春·尋春服感念》
六十一、冷空淡碧,帶翳柳輕云,護花深霧。——吳文英《掃花游·西湖寒食》
六十二、憶得盈盈拾翠侶,共攜賞、鳳城寒食。——李甲《帝臺春·芳草碧色》
六十三、念楚鄉旅宿,柔情別緒,誰與溫存。——黃孝邁《湘春夜月·近清明》
六十四、濯錦古江頭,飛景還如許。——吳潛《海棠春·已未清明對海棠有賦》
六十五、中庭月色正清明,無數楊花過無影。——張先《木蘭花·乙卯吳興寒食》
六十六、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六十七、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
六十八、桑柘外秋千女兒,髻雙鴉斜插花枝。——盧摯《蟾宮曲·寒食新野道中》
六十九、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馮延巳《鵲踏枝·清明》
七十、直待黃昏風卷霽,金滟滟,玉團團。——陳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七十一、野棠花落,又匆匆過了,清明時節。——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
七十二、九日黃花才過了,一尊聊慰秋容老。——趙可《鳳棲梧·霜樹重重青嶂小》
七十三、翠微高處,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陽。——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七十四、黃四娘沽酒當壚,一片青旗,一曲驪珠。——喬吉《折桂令·七夕贈歌者》
七十五、算明朝、未了重陽,紫萸應耐看。——吳文英《霜花腴·重陽前一日泛石湖》
七十六、不堪衰鬢著飛花,傍綠陰、冷煙深樹。——吳文英《西子妝慢·湖上清明薄游》
七十七、新秋逢閏,鵲橋重駕,兩度人間乞巧。——顧太清《鵲橋仙·云林矚題閏七夕聯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