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認知即人們思考自身和社會性世界的方式,包括我們如何選擇、解釋、識記和運用社會化信息。有兩種類型的社會認知,第一種是自動化的低努力水平的思維,它是迅速且自動的。第二種是控制性的高努力水平的思維(《思考快與慢》里的系統二),它是有意識的、有意圖的、主動的合需要努力的思維。
自動化的思維是因為大腦的圖式認知能力,圖式可以來組織我們社會性世界的知識以及解釋新情況的基本知識和印象。圖式是非常有用的,它可以幫助我們組織和理解世界,并填補我們知識的欠缺。失去這項能力的人,遇到每一個情境對于他們而言都是初次體驗一樣。這無疑是費力和困難的。圖式能力能夠穩定將新的經驗與過去的圖式鏈接起來,而沒有這項能力的人,必須去創造出原本并不存在的圖式。
那些圖式將影響人的認知呢?不同的圖式在人的頭腦中所占據的優越范圍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在社會性世界作出判斷是德可提取性是不同的。第一,那些過去經常積累的圖式經驗越多,可提取性越高。第二,剛剛積累的圖式經驗,更容易被提取。第三,與眼前的目標相關的圖式經驗,也會更容易被提取。
被提取的圖式經驗將影響人的行為,人們不總是被動接受信息,而是常常不同程度低支持或違背圖式,然后據此采取行動。最明顯的是自證預言。人們對于其他人產生什么樣的預期,這話影響他們如何對他人;而這種對待方式又會導致那個人的行為與人們最初的預期一致,使得這一預期成為現實。也就是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當我們相信對方是友善的,則對方會最終我們表現友善;我們相信對方是不友善,則對方會最終對我們表現惡意。克服自證語言的方法就是改變圖式思維,對自己的自動化思維產生意識,用控制性思維去認知他人。
此外,我們啟動圖式思維時,也會參考我們自己的身體是如何反應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和一個陌生異性第一次約會時如果吃的是一頓美食時,會對對方產生更多的好感。而用餐不那么滿意的時候,對對方的印象也會打折。
圖式思維時一種心理策略和心理捷徑。我們做出的很多判斷,都是采用了心理捷徑,從而會導致得出錯誤的結論,有些甚至是悲劇性的錯誤。但自動化的圖式思維在大部分情況下,為我們應對世界的大多數情況起了關鍵作用。因為我們需要處理的信息不僅大量而且嘈雜,圖式思維節省了人的思考做判斷的精力。
但我們人類一直在做的減少自動化思維,追求控制化思維,對社會的認知做到有意識、有目標和方法。因為我們認為我們是自由意志的。我們可以更好地控制我們的認知和判斷。但人到底是否有自由意志是哲學家討論了幾千年也未有明確結論的問題。然而,相信人有自由意志,是人最有自由意志的證明。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此又發揮重大作用。人們越相信自由意志,人們就愿意去做一個有道德的人。那些不相信有自由意志的人,更容易去做不道德的行為。因此為了社會的最好利益,我們應該相信我們有自由意志。
控制性思維也會給人們帶來困擾,尤其是對負性事件的反復的有意識的推理,會讓人陷入對負性事件更深的痛苦之中。
總之人們大部分時間是圖式思維,因此人們提高自己思維的空間很大,對人類思維最好的比喻是:人類是“白璧微瑕的科學家”,一個嘗試從邏輯上揭示社會性世界之謎的才華橫溢的思考者,但做的不夠完美。人們往往對與他們的圖式有出入的事實視而不見,并以實現其圖式的方式對待他人,這是優秀的科學家絕不會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