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和小孫一齊去電影院看了《老師好》。之所以翹課是因為那天是她脫單的第一天,她興奮著,我也興奮著,于是前一夜雙雙失眠。她興奮是因為結束了母胎solo,我興奮是為什么我也不明白。
第二天一早我們坐在寢室頭暈,揉著腦袋想該干點兒什么好。窗外春光明媚,我們決定外出,于是點開最近的電影邊選邊討論一會兒是吃嫩牛五方還是火鍋。
電影院沒什么人,我們捧著嫩牛五方笑的顛三倒四,雖然故事發生在遙遠的1985,可是并沒有太大的陌生感。小孫一邊說這個事兒她干過,我一邊笑這個人跟我高二一模一樣,代入感極強??墒切χχ覀儩u漸安靜了,抽出了紙巾,連烤翅也不想吃了,抹起了眼淚。劇情本身并沒有太大的起伏,可是難得的代入感讓我們各自想到了高中時代。我們也一樣經歷過不達目的不罷休,經歷了與老師斗智斗勇,經歷了對某個人的眼神念念不忘,經歷了眼淚與絕望,最重要的是,經歷了那段晦澀艱苦卻熠熠生輝的日子。于是在那樣一個放松的時刻,對于猛然回憶起的壓迫與緊張,我只好用眼淚表達自我的情緒。
于謙老師的京腔擲地有聲。“而是因為遇見了你們,我才擁有了這最好的時光?!蔽以诟咧杏龅搅嗽S多人,有的人讓我永遠懷念,讓我對生活燃起了期望,但我同時挺細心眼的,所以也有的人讓我永遠記仇。我最好的時光可能不在高中,但我在高中遇到了最彌足珍貴的呵護。
我總是說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但隨著步入二十歲的大門,發現及時行樂的后遺癥就是容易后悔。心境在愈加成熟,記憶卻借以某個時機點發作,讓許多從前不明白不在意的情緒和事件轟然明朗起來,才頓覺自我失去了許許多多。后悔這種情緒一旦滋生便一發不可收拾,在每個失眠的夜晚細碎的折磨著我,卻不留下任何疑點。
高中的我過于沉浸自我的世界觀,偏執的認為自我的準則才是正確的,忽略了多變性和復雜性,“一刀切式”幼稚的處事態度讓我對生活望而卻步。幸好世界上有那么多好電影和好書,它們在溫柔的幫我成長,幸虧我身邊有最好的朋友,永遠包容,永遠有愛,也幸虧生活對我的敲打從不止步,讓我從憂慮煩惱到接納煩惱,讓我從難以理解失去到坦然應對失去,讓我明白宇宙的守恒規律,向每一個過客再見。
生活不會因為我的念念不忘給予我特殊獎勵,所以無論是在炎炎夏日里懷念寒冬,還是在冰天雪地里回憶大汗淋漓,都是沒有必要的,對季節應當如此,對人也應當如此。歲月蹁躚,我一路擁有,一路失去,我還是常常后悔,卻再也不固執,因為人生的每一刻都有遺憾。
每個人,都只是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