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2、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3、為善則預,為惡則去。——顏之推
4、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5、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6、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7、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孟子》
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司馬光
9、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屈原《卜居》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顏淵》
12、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1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14、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15、人告之以有過,則喜。——《孟子-公孫丑上》
16、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17、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18、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19、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2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1、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22、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轉》
23、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資治通鑒》
24、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張載《正蒙·中正》
25、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26、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27、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28、先義而后利者榮,先利而后義者辱。——《荀子·榮辱》
29、單者易折,眾則難摧。——崔鴻《三十國春秋·西秦錄》
30、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禮記-中庸》
31、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陸九淵《與傅全美》
32、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33、愛親者,不敢惡于人;敬親者,不敢慢于人。——《孝經·天子》
34、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光《報任安書》
3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蘇軾
36、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37、人行,必有我師焉,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38、人之有德與我也,不可忘也;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戰國策-魏策》
39、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