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圣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
2、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3、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4、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於江海。
5、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6、和大怨,必有馀怨;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
7、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8、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9、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10、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11、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于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2、柔弱勝剛強。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3、曲則全,枉則直,洼則盈,敝則新,少則多,多則惑。
14、禍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5、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若,哀者勝矣。
16、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17、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18、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1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0、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
2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2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者,吾得執而殺之,孰敢?
2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24、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沖,其用不窮。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2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26、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2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28、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29、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3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31、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32、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