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暴行 讀后感
1937年,是中國處于水深火熱的一年。多恐嚇、蠶食中國領土之后,日本終于全面開戰,先是在平津地區,緊接著是在上海發動進攻。日本在華北扶植親日政府,迅速鞏固其對該地區的占領。國民黨炸開黃河堤壩力圖延緩日軍的進攻。但日軍仍然進逼西南,在奪取鐵路中樞和水路要道武漢。
中國在淞滬一帶進行了更加頑強的抵抗。雙方死傷慘重。但到1937年秋末,中國-軍隊開始潰敗,防線失守,而且大多是不戰而退。日軍直取國民黨首都南京。1937年12月,日軍犯下了震驚中外的“南京暴行”,幾十萬中國男女老幼死于非命,幸存者痛不欲生。
1938,日本在南京扶植親日政權,與華北的親日政權遙相呼應。武漢失守之后,國民黨軍隊繼續溯江而上,撤過三峽之后在四重慶設立陪都。
山河破碎,凄風苦雨。
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作為錢鐘書筆下的主人公,失意潦倒的方鴻漸開始狼狽登常方鴻漸在洲游學一年有余,涉獵文學和哲學,經濟上有親戚資助,生活比較閑適,遺憾的是學分修得太少。
為了有個學位,出于無奈,方鴻漸與一家騙人的函授學校接洽,弄了一張假文憑。1937方鴻漸乘坐一艘法國郵船,經新加坡回國。留學期間,方鴻漸涉獵甚廣,對如何安身立命卻一無所,回國時可謂前途無望,身如飄萍。
此時方鴻漸家中二老舉家逃難,從鄉下到上海,住進了“租界”。上海是座大都市,租界是英、法兩國勢力控制的地方,本避開租界,攻打中方控制的地區。但方鴻漸文憑是假的,既無謀生的一技之長,又沒有收入來源,只好在1938年離開上海,去三閭”教書。三閭是所沒有名氣的小大學,地處湖南的僻壤。此前方鴻漸從未聽說過這所大學。到大學后方鴻漸在這里訂婚,卻不料丟掉了工作。
方鴻漸心灰意冷,在香港完婚后又回到了上海,但婚姻又開始破裂。
2.
—《南京暴行》 有感
1937年12月13日到1938年2月中旬的短短六個星期內,南京有30萬同胞死于日本侵略軍qiang口屠刀之下,這是世界歷史上亙古以來空前慘絕人寰的一頁。
南京40多萬的同胞都死在了侵略者的魔抓之中。侵略者那卑鄙無恥的行為讓我非常的痛恨。他們那殺死我們同胞的手段,讓我們的同胞在痛苦中死去。
日軍在1937年12月13日大量涌進南京,搶奪了政府銀行和倉庫,在大街上隨便殺人。日軍用機qiang、步-qiang、手-qiang向成群的中國市民,老婦和兒童開qiang。頓時這座淪陷的城市的大街小巷,溝溝渠渠血流成河,有的奄奄一息,無力逃脫。日軍的記者證實了這一劫。一位記者評論道:“在東京大地震中我見過成堆的尸體,但與這里相比,那簡直算不了什么。”這樣的講述還有很多很多。
我讀完了這篇文章,心想:“我們中國人要自強不息,我中國青年要自強不息,再不可使歷史的悲劇重演!我們要向日本人宣告:強盜,我們要你明白,世界不是日本人可以任意橫行的世界,中國也不是日本人可以在此撒野的中國!我們最好滅掉日本人,恨死他們了,不允許他們出現在中國的土地上。在中國的土地上只要看到日本人就狠狠地揍他一頓,讓他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