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所以,老師的存在,是為學生答疑解惑,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抱負和理想;而我們作為學生,要做的不單單是學習,還應感承師恩發光發熱,找尋自我存在的價值。就像影片《無負今日》所講述的故事,一代代的教育工作者像園丁一樣,把一批批的學生當成花朵一樣,細心呵護精心培育。時代會變換,但不變的是傳道授業解惑的真理。
《無負今日》的故事,穿梭于幾個不同的歷史時期,從民國的新文化運動時期到解放前的某個小山村,從八十年代后教師節的創立初期到當下校園的課堂上。不同的老師與不同的學生相遇在一起,從條件簡陋缺衣少食的貧苦人家到學習氛圍濃厚的課堂,從學生轉變為老師身份從而將教育理念貫徹一生到老師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學生。影片自始至終都以老師和學生為主人公,不光傳遞出濃厚的師生情誼,還有老師們孜孜不倦的傳授知識,以及奉勸學生珍惜時光、好好學習、不負今日的寄語。
試想一下,正在課堂上課的我們,授課老師竟是黎錦熙;走出教室走在校園里的你,竟遇到了魯迅,還可以就文章中的不解,向魯迅請教;而來到操場的你,發現梁啟超正在臺上演講;一回頭,你發現錢玄同正站在你旁邊,一起聆聽梁啟超的演講……這將是怎樣一番奇特的景象,而這也是《無負今日》開場的一幕,直接帶領觀眾回到民國時期,回到新青年與新文化運動相識的歲月里。
作為一部網絡電影,《無負今日》雖然只有短短的60分鐘,卻透過時代的發展和歷史的變遷,折射出教書育人、教育傳承、啟迪后人的遠大理想。我們作為學生要努力學習,做到“無負今日”這四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