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個如星星般的孩子,動時璀璨得直晃你的眼,靜時迷蒙得如藏匿于濃黑的天空之后。如果他是一個成績好的孩子,我們可以這樣形容:活潑可愛、有性格有創意;可是很不幸,他是一個讀寫障礙的孩子,學習成績處于班中末尾,且經常讓老師家長不省心,所以我們都這樣評價他:調皮搗蛋、性格叛逆、甚至遭人嫌。
老師對于他的離開肯定持歡送態度,就連自己的父母也把他當做了一顆隕落的流星,放逐了對這個孩子的希望。于是,一個還很稚嫩的掙扎在孤獨與遺棄帶給他的痛苦之中,當所有人都放棄他的時候,他還有什么繼續發光的`理由.
這時,一個美術老師,代課的美術老師發現了他,走進了他,擁抱了他,最后高高地舉起了他。當我看著影片的最后一個鏡頭,我在想:是怎么樣的力量能舉起這樣一個幾乎被判死刑的孩子思索良久,我認為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一個男老師,一個男美術老師,一個代課的男美術老師。他悲傷著一個萍水相逢的學生的悲傷,痛苦著一個如此不起眼的、甚至不招人喜歡的小不點的痛苦。他在和自己的女朋友約會的時候也想到了他,一句:“他有危險了”,包含了多少的理解和擔憂。他不顧舟車勞頓,輾轉來到孩子家里,了解孩子情況,啟發孩子的父母;后來由他發起的畫畫大賽中,我們發現教育真的很美,這里是一個放飛心靈的天地。
而我們的教育太過粗制濫造,我們就像流水線上的工人,不停地企圖生產著同樣的商品,當某個孩子不符合我們所謂的標準的時候,我們就宣布他是不合格的產品。當我們在痛苦地怒斥:“這樣的人以后怎么生存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時,而他卻說:“一個8、9歲的孩子不會讀字不會寫字,同年齡的孩子都輕松能完成的事,他卻不會,他吃了多少苦頭”。是呀,這樣的孩子該是吃了多少苦頭呀,我們何嘗去理解過他們!
耳邊縈繞著:“千萬別遺失這些落入凡塵的星辰……”,就像是一聲聲警鐘,撞擊著我們這些為人師、為人父母的人的心靈;又像是一個智慧的長者,在喃喃地提醒著我們——這些還很粗糙淺薄的人師和父母。
忽而,我又不禁想起了曾在《讀者》中看到的這樣一句話:當羊群中有羊走失的時候,我們要尋找的不就是那只走失的羊嗎
夢著星光燦爛的天空下,天地寬,草兒嫩,羊兒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