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子的班級家長會上,我有幸聽老師談起了《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這本書,便迫不及待地拿來閱讀。
樸素的封面,大片的白色透著一絲凄涼,讀著,讀著,我的心如被揪著般疼痛,想到生命的無常,感傷也會突然襲來,沉重得讓我喘不過氣。本書主要記述了一個父親從醞釀生命到期待生命降臨,從撫育生命再到與生命告別的整個心理歷程,其間穿插了作者對人生的許多體悟和思考。
妞妞是周先生的第一個女兒,出生后不到滿月,便被診斷患有多發性視網膜母細胞瘤,注定活不了多久。妞妞是個聰穎智慧的小女孩,八個月會喊“爸爸”,九個月會喊“媽媽”,一周歲會自呼“妞妞”,一歲一個月,會說二三十個單詞,包括若干雙音節詞和三音節詞,一歲二三個月會說包含二至四個詞的完整的句子,會說“不”,因而能明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愿了,一歲四個月,會準確的使用人稱代詞“你”“我”“他”和疑問代詞“誰”。一歲半時的妞妞,雖然眼睛瞎了,但她語言的屋宇已經敞開許多窗戶,點亮許多明燈。她生活在這個被語言之光照亮的世界里,自由快樂。走過她的'歡聲笑語的屋宇也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可就在屋宇被照得通體透亮之時,它突然塌陷了,十八個月的妞妞永遠閉上了她的伶俐的小嘴。正是妞妞所表現出來超越其他同齡孩子的可愛與堅強,才更讓人感到了悲劇的力量。
沒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以為,最憐惜生命的一定是母親,只有母親才真正明白孩子在自己心中所占據的位置。讀了《妞妞》之后,我感受到了什么才是偉大的父愛。我深深地為周國平作為一個普通父親而感動,他是那么愛他的女兒,正如他所說:“我愛我的女兒勝于愛一切哲學。”他大聲疾呼:“有誰能告訴我,為什么世界還在,我還在,而你卻不在了?”世界曾經充滿妞妞甜亮的聲音,現在沉寂了。妞妞只活了一歲半,但妞妞那一聲聲急切的“找爸爸,找爸爸……”卻清晰地一次次出現在傷心欲絕的父親的耳畔,讓人不由得隨之心碎。我想,沒有人在讀這本書時是不流淚的吧。
妞妞是不幸的,但和同樣不幸的孩子相比,她又是幸運的,她那至情至性的作家父親用他的筆留住了和妞妞相處的五百六十二個日日夜夜,留下了妞妞的可愛與可憐,讓人感到妞妞似乎觸手可摸……
讀完《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我不想對妞妞的死因找到更多的理由,但我不得不感嘆失去可貴的生命何其悲慘。當我們牽著孩子的手,陪著孩子行走在成長之路上時,千萬別覺得疲憊不堪前路漫長,我們應該靜心去享受這份幸福,它真的只是幾年一晃而過的時光。一個嬌嫩的生命需要不斷的鼓勵與欣賞,成長的日子里充滿陽光,苗兒才會茁壯,花兒才會更加芬芳。
雖然每個人心中都會有無法逃避、無法面對的暗流,無論怎么做它都會依然存在,但是只要學會用寬容的心去面對,就會有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