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2、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3、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4、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6、以公滅私,民其允懷。
7、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8、前事不忘,后世之師。
9、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10、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1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1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3、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14、寧可玉碎,不能瓦全。
15、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16、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17、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8、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19、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20、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21、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2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3、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5、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26、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27、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8、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2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30、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
31、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
32、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33、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
34、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
3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3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37、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8、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39、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40、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41、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42、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43、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44、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5、不貴于無過,而貴于能改過。
46、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
4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4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49、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50、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5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53、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5、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5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5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5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59、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60、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6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62、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3、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64、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65、知而好問者圣傾,勇而好問者勝。
66、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67、聞過則喜,知過不諱,改過不憚。
68、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69、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70、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7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2、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73、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74、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75、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7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藥苦口利于病。
77、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78、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
79、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80、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81、粉身碎骨渾不怕,留得清白在人間。
82、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83、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84、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85、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86、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87、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
8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89、志士不飲盜泉之水,廉者不受嗟來之食。
9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9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92、善言古者必有節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證于人。
93、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9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9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96、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97、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
98、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99、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