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民謠的作文(1)
鄉音,是熟悉的家鄉方言;鄉音,是動聽的家鄉民謠;鄉音,是古老的鼓詞和南戲;鄉音,是來自家鄉聲音記憶……
我生活在一個魚米之鄉,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她的天然綠色和清新空氣。這里沒有城市的繁雜,擁擠,只有微微的涼風,清新無雜的空氣,還有樹繁葉茂的樹木,黃黃的土地。
這個清新脫俗的小鄉村,自然有她獨特的韻味。我時時刻刻都在聆聽她自然的聲音。清晨,太陽剛剛起床,第一縷陽光灑下來。我還沒睡醒,就聽見一聲又一聲清脆的“喔喔喔”的雞啼聲。如果說雞啼是歌唱家在唱高音的話,那小鳥們則是鋼琴家在彈著清亮的曲子。雖然節奏不太對得上,但如果以金黃色的太陽光、綠油油的樹木為背景的話,這也算是一幕別有滋味的演出啊。
家鄉的早市讓我印象深刻。若是你沒有感受到我們南通人民的熱情,便可去我們的早市走上一走。早市是熱鬧的。記得有一次跟媽媽去早市,吆喝聲、講價還價聲、車喇叭聲、鈴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真是熱鬧非凡啊,讓我至今都難忘。
家鄉的夏日是最難熬的。火辣辣的太陽烤著地面,樹葉在陽光照射下顯得油光發亮,一切仿佛禁止了,只有偶爾的熱風輕輕地碰碰樹葉。晚飯后,和家人坐在屋外乘涼,難免腿上會多幾個小疙瘩,那是惱人的蚊子。不但有蚊子,樹上還有不厭其煩唱歌的蟬,它們一遍又一遍地唱著歌,配合著這個無聊煩躁的夏日。在大人眼里,這是讓人煩躁的噪音,可在我眼里,這是夏日里的一道風景,也是專屬于夏日的交響曲。
家鄉存儲了我快樂的時光。我愛我的家鄉。
關于民謠的作文(2)
都說我手寫我心,一直以來,我熱愛民謠,也衷愛詩歌,便作此文記下我對民謠與詩的感受。
即使我不是一個很好的歌者,但我依舊喜歡民謠,喜歡那純撲、率性的歌詞,能夠毫無保留地展現自己最真實的情感。同樣,我也喜歡詩歌,喜歡那清新,溫婉的文字,字里行間體現的便是詩人內心深處的細膩的情感。
其實,民謠與詩并不毫無關聯。都說歌者便是詩人,同樣,一首民謠便是一首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五經之中的《詩經》經歷幾千年歲月的洗滌依舊子孺皆知,它大多收錄反映當時勞動人民生活的詩歌。而在當今,便可稱之為民謠,韻味無窮且瑯瑯上口。
如今,音樂界中依然存在這小眾音樂——民謠。他們在眾多流行音樂的風潮中特立獨行,擁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在為數不多的歌手中,趙雷便是我比較喜歡的,他的音樂雖沒有柔情感動但有著痞子氣的調侃,單純率真,從作詞到作曲可見樸實坦城,歌聲雖然粗礪,卻也帶著溫暖。而歌詞便是一首優美的詩,只是不如詩歌那般精雕細琢,但這恰也給歌詩增添了一絲煙火氣。
詩歌能夠反映那個時代,民謠亦可。大家都知道今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了一位極具個性的民謠歌手——鮑勃·迪倫,他是二十世紀美國最重要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民謠搖滾歌手,當時,他的歌對披頭士,滾石樂隊影響極大。
他的歌《答案在風中飄蕩》,我們亦可把它當作一首詩,體現美國當時緊張局勢以及人們追求和平的渴望。“炮彈在天上要飛多少次才能被永遠禁止。”“是啊到底要花費多少生命他才能知道太多人死亡,答案,我的朋友,在風中飄蕩,答案在風中飄蕩。”含蓄地表達了他對那些滿懷愛國熱情地參軍入伍卻為了不必要的戰爭犧牲同胞兄弟的同情。他體現了那個時代,他的歌同樣也折射了那個時代。
從詩中我們可以了解一位詩人,從一首歌中同樣也可以。鮑勃·迪倫的歌雖然我聽不太懂,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他那字里行間中探討人生及人文主義的意味。在他這里,音樂正變為了表達人生觀及態度的載體。同樣,從趙雷的歌聲中,我們可以聽出一位飽經滄桑的歌者對生活中的悲與喜的感悟。正如他歌中所唱的“理想永遠都年輕,你讓我倔強的反抗著命運,你讓我變得蒼白,卻依然天真的相信,花兒會再次盛開。”
民謠與詩并沒有明顯的界限,我們可以聆聽著溫暖的歌曲的同時,也可以品味一首短詩,體味著音樂與文學的相互交融,感受這世間的美好。
關于民謠的作文(3)
“南山南,北秋北,北秋有谷堆……”每當聽到它時,心便會不自覺的放松。
每個人的神經每天都處于緊繃狀態,這是當今社會的寫照。學生忙著寫作業、背課文,老師忙著改作業、準備著第二天的聽寫;飯店凌晨就著手食材,職工天蒙蒙亮就搭上了第一輛班車。我們很難擠出時間去享受、去休息。累,是我們心中唯一的感受。
當你累得筋疲力盡時,或許會有人建議:聽聽音樂吧,放松放松!可我覺得,這句話放在現在已不太適合。很長一段時間,我對音樂的理解是廣場舞大媽的“鳳凰傳奇”專場,商場中的勁爆舞曲,電視中的重金屬音樂。這些音樂或許十分受人追捧,有技術含量。不過恕我直言,不適合于疲憊的我們。試問,你在快渴死時,是想要一杯清冽可口的清水還是一瓶五彩繽紛的泡泡水?答案不言而喻。
那時,我對音樂感到失望,也對生活感到失望。不過慶幸的是,在不久后,我找到了心靈的棲息地。
民謠便是我心靈的棲息地。它于其它“流行音樂”來說,不吵不鬧,少了一份色彩,多了一份純凈。疲憊不堪的我聽到了它,就像柳宗元發現了小石潭,蘇軾望見了水中月,漁人尋到了桃花源。初見時,是驚喜;久留后,是對心靈的洗滌,掃空疲憊后的悠然與安祥。對于我來說吧,在做作業的空隙聽一曲民謠,緊繃的頭皮立即放松,嘴中不自覺地哼唱,腳上打著拍子,跟著節奏。愉悅不止爬上嘴角,還溢滿心中。睡覺前躺在床上,放開一首北歐民謠,閉上眼,隨著她那輕輕的吟唱和慢慢的吉他聲,淺淺入睡。
希望在早上匆忙擠入地鐵車廂的你,聽一首民謠,讓匆忙和你額角的汗水一起隨著音樂一起逝去。
希望在會議上被領導批評的你,聽一首民謠,讓苦惱和哀愁一起被它帶走,送來輕快與悠然。
希望心靈無處安放的你,讓心靈在民謠中棲息,與民謠一同,感受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