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讀了《長城》一課。這篇課文我歸納了一下,共分四段,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前三段。
第一段主要寫長城的長。它號稱“萬里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共有一萬二千多里在宇航員拍攝的照片上,都能很清楚地看到我國的長城,你說它長不長?
第二段主要寫了長城的構造特點。我曾看過八達嶺上修的那段長城,這是用很大的石條和磚砌成的,既高大又堅固。城墻高約六點六米,底寬約六點五米,敵人要想登上萬里長城是很困難的。你說我國古代人民有多聰明、多偉大!
第三段主要寫由長城引起的聯想,歌頌了古代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就只說筑城用的石條吧,最輕的也有二三十斤重,在古代生產工具還很落后的條件下,修筑了這么長的長城,真是不可思議!
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我們中華人民的驕傲,它像一條金色的巨龍臥伏在祖國的大地上。我們是這條龍的傳人,一定要好好學習,把祖先的聰明才智細承下來,長大好把祖國建設得更好富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