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描寫(1)
“唧唧唧……”是誰在用清脆的嗓音歌唱?是誰化作“音符”在電線桿上譜樂?哦,原來是那平凡的鳥兒——麻雀。當它們的叫聲拂過我的耳旁時,我想起了昨天那只可憐的麻雀……
昨天下午,我在樓下跳繩,突然聽見了表妹的笑聲,我走過去一看,只見表妹手上抓著一只只有五歲孩童的拳頭般大的小麻雀,它全身羽毛凌亂,腦袋耷拉著,烏黑的小眼睛里流露出了哀傷,它好像在說:“救救我吧,我好想媽媽!”我連忙從表妹手中搶來了麻雀,同情地撫摸著它那深灰色的羽毛。可小表妹卻不依不撓,一心想讓小麻雀成為自己的玩物,甚至又哭又鬧,終于把小麻雀奪了回去,用一根繩子系在它的腿上,拉著小麻雀跑呀跳呀高興極了。此時受傷并精疲力竭的小麻雀翅膀都抬不起來了。我只好在一旁默默地為它祈禱。漸漸地,我竟然發現小麻雀一動不動了,烏黑的小眼睛里閃著淚光。我知道,它死了。這只平凡的小麻雀就在平凡人類手中平凡地死去了,它死前,眼眶中的淚震撼了我。這就是兒童天生具有的殘忍嗎?果然,小表妹對麻雀的死表現得不屑一顧,把這所謂的“玩物”扔進了垃圾桶。
“玩物”?那可憐的小麻雀是“玩物”?想玩就玩,不想玩就扔進垃圾桶?不!當然不是!它是一個值得任何人尊重的生命。不是說,鳥兒是人類的朋友嗎?不是說,鳥兒的家是樹林和天空嗎?可不懂事的小表妹竟把一只小鳥活生生地折磨死了,多么讓人感到悲哀,所以,我們就應該教育更多兒童保護鳥兒和它們的自由權,讓它們快樂地生活在自己的居住地,和大自然一起歡笑,一起蕩漾。
希望以后,不會再看見麻雀的眼淚了……
麻雀 描寫(2)
“嘰嘰嘰,嘰嘰嘰……”聽,是我們的朋友小麻雀在催我起床呢!麻雀是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鳥兒。它長著一身褐色并染有黑白斑點的羽毛,脖子處有一圈白色的羽毛,棕色的嘴巴,黑色的爪子。走起路來一蹦一跳的。喜歡在高樹上搭窩。
我曾聽別人說過,牛郎織女在七夕節相會的時候,所有的鳥兒都去了天上搭鵲橋,就麻雀沒有去。我們老家又叫麻雀“奸雀”。恐怕是它們不去幫助搭鵲橋的原因吧。今年“七夕節”的時候,我爸爸媽媽帶我去“亭林園”游玩,發現不光是麻雀,其它的鳥兒也都在忙著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在枝頭唱歌,有的忙著捉小蟲子,并沒有發現哪種鳥兒去搭鵲橋。我回家問我爺爺,我爺爺告訴我,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故事,只是個為了表達人們心中一個美好愿望的傳說而已,不能夠當真的。可見,說麻雀不愿意出力搭“鵲橋”,把它們稱為“奸雀”是不對的。
我還聽爺爺說過,我們國家過去認為,麻雀只會糟蹋地里的莊稼,把它列為“四害”之一。在全國一度轟轟烈烈的“圍剿”中,幾乎滅絕。實際上,麻雀也是主要以害蟲為食的益鳥,它和燕子、喜鵲、啄木鳥等其他鳥類一樣,是我們的朋友,而且還是我們的好鄰居。
改革開放,不僅是我們的國家富強起來,人民生活富裕起來,也使我們對麻雀有了新的認識。由過去的敵人,成了保護對象。
但愿我們麻雀朋友,能夠更加繁衍壯大,我喜歡這些好朋友。
麻雀 描寫(3)
一天,我在老家和弟弟玩耍,突然,有幾只麻雀飛到屋里,我看見了趕忙對正在玩耍的弟弟說:“弟弟,有幾只麻雀飛到屋里了,我們逮著它們玩吧!”弟弟高興地說:“好的。”
我們走進麻雀飛進的那個屋里,然后把門關起來。有兩只從窗戶口那里逃跑了,這時,我和弟弟才想起來窗戶沒關。我便叫弟弟去把窗戶關起來。
經過激烈的戰斗后,我和弟弟終于把麻雀抓到手。我們抓到時,看見它的腿受傷了。我和弟弟傷害它的念頭竟然沒有了,反而有一種心痛和同情的感覺從身體的一部分涌了出來。
這只小麻雀也挺可愛的:一對烏黑的眼睛,尖尖的細嘴,“嘰嘰喳喳,嘰嘰喳喳”叫起來是那么的動聽。一身黑灰色的羽毛,加上灰色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麻雀。
我和弟弟給小麻雀敷了藥,包扎了一下。我和弟弟天天給小麻雀喝水喂食,我們把它關在了一個籠子里,所以它不吃也不喝,它失去了快樂和自由。
每天太陽升起時,我總會把籠子提出來,讓小麻雀曬太陽。那“嘰嘰喳喳,嘰嘰喳喳”的叫聲分明很悲傷。
過了好多天,小麻雀的傷好了很多,但也瘦了不少,我和弟弟決定讓小麻雀飛上藍天,去找自己的同伴。
小麻雀飛上藍天,喃喃地說:“謝謝你們的救命之恩,我要走了,你們要多保重,祝福你們。”小麻雀的身影飛的沒有時,我的心里默默的說到:“再見了,可愛的小麻雀。”
麻雀 描寫(4)
早上,我下樓經過廚房門口,聽見廚房里有響動,我探頭一看,沒人,只見有一只小鳥在廚房里飛上飛下。我真搞不清楚,這只小鳥是怎么從廚房的沙門撞進到廚房里的。
我喊道:“爺爺,快來看,我們家廚房里有一只小鳥。”
爺爺來了,我怕上下翻飛的小鳥撞到我,就站在廚房沙門外。爺爺卻進到廚房里。可能一見有人來了,小鳥更緊張了。只見它不斷地往廚房窗戶的玻璃上撞,往沙門上躥,大概是想趕快飛離這個危險的地方。但是它沒有成功。最后鉆到廚房的一個角落里,被爺爺抓住了。
我是第一次這么近地觀看小鳥。爺爺告訴我,是麻雀。這只麻雀,頭上是褐色的羽毛,長得平平的,身上是灰麻色的羽毛,一順朝下,一對翅膀緊貼在后背上,后面還長著扁排開來有8、9厘米長的硬毛尾巴。只見它在我爺爺的手里,身體微微地發抖,頭不停地轉動著,尖尖的小嘴巴也跟著不斷地改變方向,小小的圓眼睛里似乎透出驚恐的目光,白灰的腹部收攏著兩條細腿,長著四爪的細長腳指展開著,像似隨時準備用銳利的爪甲做最后的一擊。
我對爺爺說:“還是把它放了吧。”
爺爺說:“對,讓它回到大自然里去吧!”
爺爺說著,松開了大手,這只麻雀出溜一下飛了出去,一眨眼就不見了蹤影。我想,它一定是急著找它的家人或是同伴去了,它要跟它們敘說這一次的危險經歷。
麻雀 描寫(5)
我和哥哥在二樓的房間玩,玩著玩著樓下忽然傳來一陣嘰嘰喳喳的叫聲,于是我和哥哥一溜煙似的跑到樓下發現角落里蹲著一只迷路的小鳥。
哥哥一把抓住角落里的那只小鳥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只小麻雀,只見它長著一雙又小又圓的眼睛,一張又尖又硬,還有一身沒長齊的灰褐色羽毛,我們不想讓它待在這悶熱的樓下,于是,找來一個透視的塑料盒當它的窩,連同帶上了二樓的空調房讓它吹吹風涼快涼快,為了開闊視野我和哥哥決定把它帶到四樓頂上去看風景,一開始小麻雀沒有什么事,可是后來小麻雀的眼睛半睜著,叫聲也變輕了,不像剛才這么神清氣爽了小嘴巴張嘴,好像要吃東西,我拿來幾粒米放進它的嘴里。可是它又吐了出來,可能小麻雀想家了
于是我和哥哥戀戀不舍地把小麻雀放了出去,我們躲在一邊。只見小麻雀嘰嘰嘰地叫了幾聲,一只老麻雀飛了下來,它啄了啄小麻雀的嘴,然后學著老麻雀反跳走了。
麻雀 描寫(6)
吃過飯,我坐在門口的椅子上休息。幾只小麻雀的身影映入了我的眼簾。
小麻雀嬉戲著,“嘰嘰喳喳……”的叫著,落在我家門口的地面上。地面上有剛洗過碗時留下的飯菜,一只小麻雀很快就發現了這里的美食,跳過來貪婪的獨自吃著,其他幾個小麻雀剛剛還在玩耍,現在許是聞到了飯菜的香味吧,他們一窩蜂的擁了上來,爭先恐后的搶著吃。先到的那只小麻雀因為還太小,被別的稍微大一點的麻雀一下子就擠到了一邊。他似乎很不甘心,拍打著翅膀,狠狠地啄了一下對面那只麻雀的頭。那只麻雀退了幾步,正好又惹到了其他幾個正在吃東西的麻雀,有一只麻雀“嘰嘰喳喳”的叫了幾聲,好像在霸道的說:“你們幾個干什么!誰再敢撞我,我就跟誰翻臉!”另一只麻雀也嘰嘰喳喳的說了幾句,惹得麻雀群都不是很高興,于是他們就邊飛邊拍打了起來。
嗬,它們似乎挺激烈的!你啄我一下,我踢你一下,它再打拍一下,有的飛了起來,飛起來還不忘啄對方一下。
持續了一會兒,他們覺得無聊了,又成了好朋友,一起吃飯,一起吃蟲子,一起在泥土里嬉戲,打鬧。
“嘩——”一陣倒水聲打破了他們都的游戲時間,他們一下子被嚇得飛出老遠,站立在不遠處的.電線上凝視遠方,不時的理了理自身的羽毛,又一齊飛向了天空。不一會兒就消失在我的眼簾。
哦!好一群活潑可愛、頑皮的小精靈啊!
麻雀 描寫(7)
經歷過那次事情后,普季克變得勇敢起來。他對媽媽說:“媽媽,我今天要學捕食!”媽媽說:“不行!你太小了,等你長大后再教你吧!”普季克又說:“可是……與我同齡的小麻雀都學會了捕食,我也不能落后呀!否者會被他們恥笑。”麻雀媽媽只好無可奈何的答應了。此時此刻,普季克高興地跳得老高。
在第二天清晨,他和媽媽來到了一片茂密的樹林中。他們在樹林中飛來飛去,用他們的“火眼金睛”尋找小蟲子。飛了很久,普季克終于在草地上發現了一條肥嫩的蟲子。他正迫不及待的準備去用嘴巴啄。“等等”媽媽連忙的阻止他。“孩子,你沒看見旁邊有條青蛇嗎?”“啊!真是太危險了,我怎么這么粗心啊,可不能為了一條蟲把我的命丟了!”普季克捂著胸口說。媽媽語重心長的說:“是啊,不要以為捕食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有耐心,細心也是很重要的。要隨時觀察周圍的環境,這樣才可以成功。”普季克連忙點點頭:“那好,我們再去別處瞧瞧。”
他們又飛了很久,終于在一棵樹上發現了許多的綠蟲子。普季克用他明亮的雙眼四處掃射,沒發現異常情況,快速的用他尖尖的小嘴一條一條的把那些蟲子啄進了自己的肚子。媽媽看到這兒,欣慰的笑了!
回到家后,普季克躺在床上想:成功的感覺真好……他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麻雀 描寫(8)
麻雀是一種可愛的小鳥,它那雙水汪汪的眼睛,就像黑寶石一樣鑲在它小巧玲瓏的臉上,再襯上它那灰棕色的羽毛,顯得格外漂亮。
麻雀不像翠鳥,把窩搭在懸崖上,而是用嘴巴,把樹枝、羽毛等一根一根的銜接在一起,然后慢慢的修整。
麻雀喜歡吃藏在玉米,高粱里的蚜蟲和撒在地上的谷子。它們吃東西時都是用小嘴巴啄著吃的,頭一點一點的,樣子可愛極啦!
麻雀在秋天時可勤快了!它們在幾棵樹之間飛來飛去,尋找谷子,漿果。一個秋天下來,麻雀就能找到能吃一整個冬天的食物呢!
麻雀總是好幾只聚在一起啄食,玩耍,它們一會兒這里跑跑,那里跳跳,一會兒又在地下搶食兒吃。它們是非常警覺的,只要有人走過去,它們便立刻逃走,或者飛到樹上去,在樹上,它們還時不時的瞅瞅你,發出一種很不高興的叫聲。麻雀們總是在屋檐上,樹上,飛來飛去,打打鬧鬧,而且總是發出悅耳的聲音。
白天它們互相追逐,奔跑,嬉戲打鬧,吃東西,喝露水,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兒。但到了晚上,它們就各自躲在各自的窩里休息,消除一整天的疲勞。
麻雀是人類的朋友,它們可以給農作物捉蟲。麻雀是卵生的,一般一次生五個蛋,小麻雀剛從那里鉆出來時,全身都是濕漉漉的,過不多久就有漂亮的羽毛啦!
麻雀 描寫(9)
我是一只不久前剛學會飛翔的小麻雀,今天,站在樹枝上享受陽光浴。
正當我陶醉在明媚的陽光中時,好像就在我的腳下,傳來一些異樣的聲響。我低頭一看,呀,草叢里匍匐著一只兇猛的狗,狗旁邊,還有個兩足怪獸!我嚇得掉下樹來。情急之中,怎么也飛不起來。
那只狗就要往我身上撲了,可是,我的眼前忽然多出了一個熟悉的身影:是媽媽!
媽媽,謝謝您,救了我的命!我在心里默默地想著。媽媽扎煞起渾身的羽毛,發出嘶啞的叫聲。那兩足怪獸好像怕了,牽著他的狗,走了。
其實,我不是小麻雀,我是一只狗。
那天,我跟隨主人出去打獵。正當我凝望著眼前的大樹是,“撲通”一聲,從樹上掉下來一只麻雀。那是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我認為獵物唾手可得,便想撲上去,捕獲它。
但就在這時,樹上又掉下來一個怪物:它羽毛蓬亂,叫聲嘶啞。我被它嚇呆了,主人好像也是,牽著我走了。
其實,我也不是狗。我是那只老麻雀。
那天,我讓我的孩子去見識一下森林中的東西。我看著我的孩子,感到很滿足。這時,我的孩子突然掉了下來,我定睛一看,原來來了一個人,牽著一只狗。眼看著,那只狗要撲向我的孩子,我在樹上再也呆不下去了,也向我的孩子那樣“掉”下去,竭力扎煞起羽毛,扮成一個怪物。
謝天謝地,那人終于帶著他的狗走了,我總算保住了我的孩子。
麻雀 描寫(10)
小麻雀似乎無處不在,在窗外的枝頭,無人的庭院,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小麻雀背上棕灰色相間的羽毛就像是枯草的顏色,是它們的保護色。雖然它們背上的羽毛顏色看起來并不鮮亮,但肚皮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一件干凈的襯衫。它們像是一個個小精靈,非常聰明機警,總是不停用它們尖尖的嘴巴,靈活的眼睛探索和尋找著什么。
小麻雀喜好成群結隊,叫起來“嘰嘰喳喳”的,好像聚在一起聊天似的。黃昏的時候,一大群回巢的小麻雀飛過屋頂、廣場,就像是突然卷過來的狂風。
小麻雀喜歡吃小蟲子,也喜歡各種谷物和糧食。冬季和早春,小麻雀以雜草種子和野生禾本科植物的種子為食。它們喜歡生活在人類聚集的地方,也吃人類丟棄的各種食物,所以有人把它們叫飛行的老鼠。
如果我們真把小麻雀當成像老鼠一樣的害蟲,就是冤枉它們了。除了在谷物成熟的時候在田地里吃些糧食,絕大多數時間它們都是吃各種昆蟲。尤其是繁殖期間,都是撲捉昆蟲喂養幼雛。想到這里我的腦海里就會出現這樣的畫面:一只小小麻雀叼著一只害蟲,穩健地落在高高枝頭上用枯草和羽毛搭建的簡陋的窩里,把蟲子送到一只只嗷嗷待哺的幼雛嘴里,這畫面是多么溫馨啊!
小麻雀不是害鳥,它是撲捉害蟲的益鳥,是我們的好朋友。
麻雀 描寫(11)
一看到這個題目你們就會說:“不可能,你不可能屬麻雀,麻雀不在十二生肖里。”等我說完理由你們就會相信了。
我愛說(但十有八九是廢話),從早到晚我的嘴從來都不閑著,除了在學校以外,我每時每刻都在說話。早上我會告訴媽媽昨晚做的夢。上學路上我會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有時自己因想著別的事,都不知道自己在嘟囔些什么。下午放學,我像一只剛出籠的鳥一樣,邊飛邊叫,不管是上學還是回家,都要坐電梯才行,電梯里有攝像頭,因為我的嗓門太大,攝像頭竟被震壞了,這全是我的“功勞”啊!
如果我從樓道里大喊一聲,上面一層和下面幾層都能聽見,這時不管認不認識我的人都會說“誰家的孩子吵死了!”回到家我便會向媽媽匯報今天一天的情況“我今天回答了三個問題,其中一個可有意思了……!”
做作業時,嘴該歇會了吧!不,我寫作業時也是念念有詞。吃晚飯時,我還要加點“點心”點綴一下氣氛。有一次我還說夢話,媽媽以為我再叫她就趕忙過去了,定睛一看原來是我在說夢話。
我睡覺時也像小鳥一樣亂動,每當媽媽看到我亂動都會走過去看看我從床上掉下去了嗎,然后把我叫醒讓我往里面挪一挪。
“上輩子你一定是屬麻雀的!”媽媽總是這樣說我。
這就是我,來自實驗小學五年級10班的一個普通的小學生——秦東旭!
麻雀 描寫(12)
我家旁邊有兩棵大樹,每到春天,麻雀就會成群結隊的來到我家旁邊的兩棵大樹上做窩,每天早上一起床,總能聽到麻雀的叫聲。那叫聲清脆悅耳之中又有一些嘈雜,宛如一首歌,跌宕起伏的,我們沒能仔細地觀察過麻雀,今天,機會來了:
中午,剛吃完午飯,天陰暗得像墨汁,準備要下雨了,奶奶便去陽臺收衣服,我也跟著奶奶去。忽然,只聽“唧、唧”的叫聲,一只小麻雀可能因為準備要下雨的原故吧,居然跑到陽臺上了,我看見有小麻雀,立即拿來一個透明的臉盆,我悄悄地走到它后面,然后,把臉盆一蓋,居然蓋中了它,我便開始研究起來。
那只小麻雀看起來像是一個幼雀,長著一身黑褐色、油亮、光滑的羽毛。它有一個圓圓的腦袋,腦袋上長著一張尖尖的嘴,像一個圓錐一樣,一雙烏黑色的大眼睛便掛在了嘴的上面,眼睛正炯炯有神的看著盆外的世界。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麻雀臉上的那兩塊褐色的大斑紋和它的喉部。那兩塊黑色的大斑占了麻雀的臉差不多一半的位子,那兩塊大斑很“可愛”,雖然那兩塊大斑全是黑色的,可大斑旁邊卻全是白絨絨的絨毛;讓我更感興趣的.是麻雀的喉嚨,它的喉嚨呈灰色,毛茸茸的,沒有一絲的黑色,聽奶奶說,如果麻雀長大了,它喉嚨上絨毛的顏色就會別為黑色,麻雀越大,喉嚨前面的茸毛的顏色就會越深。
我看了看盆子里的小鳥,它跳來跳去的,我想,它肯定是餓了,于是,便從廚房里抓來一把米喂小麻雀吃,可小麻雀看都沒看一眼,我想,小麻雀一定是不熟悉這兒的環境,怕生所以才不吃的吧……
看著被盆子蓋著的小麻雀,我真是越看越喜歡,越看越覺得它有趣,可是,小麻雀只有在大自然里覓食,在藍天底下飛翔才能生存,所以,我又依依不舍的把小麻雀給放了……
麻雀 描寫(13)
這天放學,回到家里我就躲進房里做作業了。突然客廳里起了一陣騷動,我以為是風吹而起的緣故,也因為作業做得太投入了,所以根本沒有把心思放到這上面。過了一會兒,這次的騷動就更大了,先是聽到一陣怪聲,爾后聽到東西掉落的聲音。我不得不把客廳原來打開的陽臺門關上了。當我正要回房的時候,這股騷動又來了,這時我不禁毛骨悚然,于是,我干脆跑進房里關上門不出來了。
沒多久,爸爸回到家里,我的恐懼感消失了一點。我告訴他剛才發生的事,而他,卻在電視機旁發現了一只小麻雀。爸爸對我說:“恐怕剛才的騷動是它引起的吧!”爸爸把它拿起來,小麻雀就不停的扭動,好像把我們當作要把它當下酒菜的人了。可能因為恐懼的原因,也可能因為我想起環保的原因,一向喜歡鳥兒的我竟然央求爸爸把它放了。可是救國并不那么順利,爸爸對我起了最大的誘惑——“把它當寵物吧,家里還有個籠子”。我眼紅了,但我又想起了禽流感和環保。畢竟在外生長的山菊花不可以變成溫室里的玫瑰花啊!我幾次樣的小雀都死了,這次也不例外吧,我又沒有經驗。
“爸爸,放了,放了它。”爸爸驚異地望了望我,皺起眉頭問:“放了?”我堅定地點了點頭。爸爸笑了笑,彎下腰松開手,大聲說:“鳥兒飛吧!”小麻雀立在原地動了一下,好像是表達謝意,又好像表達誤解我們的歉意。這是,它張開翅膀,努力向遠處飛去……
我不曉得。為什么一只小鳥兒竟勾起我對環保的憧憬?窗外,天空像刷過的墻壁一樣藍,大地像綠毯一樣碧,而街上的人們的心靈,則是向環保過的世界一樣美……
麻雀 描寫(14)
田園沃野中有它活潑小巧的身影,樹枝梢末上有它歡快清澈的各聲,它就是麻雀,每時每刻都是那么歡樂的小動物。仔細欣賞麻雀那一身滑稽的打扮,一頂灰色的小帽戴在頭上,黃澄澄的眼睛,好奇地瞅著四方。有光澤的小肚子,蓋上一層軟軟的絨毛,特別是它那迷人的羽毛,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
大概是麻雀喜歡閑聊的原因吧,每天早晨,我總能看見不遠處的老樹上總有一群嘰嘰喳喳、高談闊論的麻雀。它們或在樹枝上蹦蹦跳跳,鍛煉身體,或是湊在一起,道起家中趣事。若有情況,一群麻雀便像驚弓之鳥一樣驚慌地飛起來,好像“大難臨頭各自飛”所描述的一樣。 看月亮爬上了樹梢,麻雀各自回到自己的窩里,又談論起今天的見聞,或者說說明天的打算,它們就是這樣喋喋不休。空曠的原野上,不時傳來幾聲啾啾的鳥叫聲。
記得有一次,鄰家伯伯抓了一只麻雀送給了我。我好好端詳著,灰褐色的小嘴,灰褐色的毛,紅色的小腳,胖嘟嘟、圓潤潤、毛茸茸的嬸子,好像一個毛絨娃娃。
你知道嗎?當初四害中還有麻雀呢!幸好科學家為麻雀“伸冤”, 1960年,中央根據專家建議,為麻雀“平反”,以臭蟲代替麻雀列入“四害”陣營,才使無辜的麻雀得以“平反昭雪”。如今麻雀與大熊貓共同成為國家保護動物,真是人類巨大的進步。 麻雀,多么可愛的動物,它們是人類的朋友,我們應當保護它們。
麻雀 描寫(15)
灰灰的一身羽毛,黑溜溜的眼睛總是四處張望著,好像對一切都充滿好奇,土黃色的小嘴,棕色的小翅膀上,零亂地點綴著些小白點,縮著脖子,看起來其貌不揚的小鳥,就是麻雀了。
它們總是三五成群聚在小飯館的門前,用小嘴啄著掉落到地上的飯渣、米粒,吃得津津有味地,它們總是左蹦右跳地啄著,顯得非常的歡快,跳幾下又忽然一下子飛到不遠處的地方,繼續尋找著食物,好像是五線譜上跳躍的音符,它一但飛遠就再找不到它的蹤影了,因為它們都長得一模一樣的,真像課文中描述的那樣“看起來一模一樣,像是復制的!”
它們喜歡叫,但不像百靈鳥的叫聲那么婉轉動聽;也不像黃鸝鳥的叫聲那么清脆悅耳,它們只能發出“唧唧喳喳”的聲音,像一群沒有指揮的樂隊在演奏一首沒有樂譜的樂曲。
它們只會低空飛翔,不會像雄鷹那樣盤旋在高山之巔,驕傲地俯視著廣闊的世界;也不會像大雁那樣長途遷徙,并排列出漂亮的人字形或一字形。它們只能從一棵樹飛到另外一棵樹上,飛行時還“唧唧喳喳”的叫著,好像還十分吃力的樣子。它們每天都是這樣,不可能像雄鷹、大雁那樣引人注目,它們只是一個個小小的逗號,沒有多少人會去多看它們——可憐的麻雀們幾眼的。
但它們也有一些別的鳥類沒有的特點,它們的生命力十分頑強,聽說上世際五、六十年代時,麻雀曾和蒼蠅、蚊子、老鼠一起,身居“四害”之一,原因是麻雀吃糧食,當時全民動員捕殺麻雀,幸虧它們有強大的生命力,那時都沒有被殺滅絕,后來人們認識到麻雀除了吃糧食也吃害蟲,和人們逐漸增強的環保意識,麻雀們在短短的幾年中就迅速恢復了龐大的種群數量。
麻雀們也似乎早就發現了這些,也從來不為這感到悲傷,每天照樣成群結隊的,像一個個流浪者一樣快樂地四處飛去尋找食物,盡管它們沒有威風凜凜的外表,還有著眾多強大的天敵,隨時都可能遭受滅頂之災,但它們卻很勇敢,這一點也不影響它們棲在枝頭,四處張望,快樂地“唧唧喳喳”……
在我們的生活中,大多數的人也都是像麻雀一樣,沒有孔雀般美麗的羽毛,沒有獵鷹般鋒利的雙爪,沒有鸚鵡的能說會道,沒有鴕鳥的百米沖刺本領,也不會像鳳凰一樣的展翅高飛,但我們一樣也要活出生命中的精彩!我也是一只小小的麻雀,我也會努力地沖向藍天,“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鳥,想要一直飛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