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上映的第六天,我去了電影院觀看了這部電影。進了影院后才發現我是第一個入場的,等到電影字幕打出來之后,才陸續有人進場。落幕之后發現才不到二十人。我想也是,這大冷的天,而且還是周日晚上,來的人少也正常,再說我家這邊是小縣城。
說實話,這是我第一次走進電影院欣賞墨鏡王家衛導演的作品,在此之前看過《東邪西毒》、《春光乍泄》、《花樣年華》、《20XX》等耳熟能詳的電影,不過那些都是在電腦和電視上。頭回在電影院觀賞,確實是全身心都相當的感到震撼。
在此之前也看過一些網友第一時間的影評,褒貶不一,但我覺得要是自己來寫這篇影評,也是我自己的心靈感悟。
如何來總結這部電影呢?我覺得離開不了以下幾個詞語吧,那就是唯美、文藝、操、宗師。
唯美的是影片中那些畫面,幾乎都一個風格。無論是遠景,還是人物對話中的特寫鏡頭,隨便拿出一幅來都可以作為電腦背景圖片給收藏起來。深刻的場景是在那冬天下雪時候天空飛舞著的雪花,那樣的輕柔和浪漫。還有幾場武戲,雨滴和血滴落下的慢鏡頭,這種動感似乎都可以觸摸的到。
文藝的部分我覺得是里面所有人物所說的臺詞。“一條腰帶一口氣”,意義是一旦選定了就堅持不懈完成;“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意義也是堅持和堅忍;“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我覺得是緣分的東西,和人情世故。諸如以上還有很多臺詞,夾帶著一些口語像包袱一下慢慢拋出來,接地氣且意味深長,值得深思。
操。為什么會有這個這個字來做總結?這個字是從張震飾演的北派八極拳宗師嘴里冒出來的。當電影進行到這里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這是一部很屌的電影,因為是王家衛導演的,與之前幾部有關葉問系列的電影風格絕對不可化為一類。對,沒錯,要看這部電影卻非不易,其中上映日期一改再改,貌似我等了這部電影也差不多有兩年時間吧。另外,影片中所傳達的意思,并非是葉問一人詮釋,所以才有人覺得可能看不太懂導演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這一點我也認同。
宗師的部分,我覺得是由里面所有會武功的人物詮釋的形象。梁朝偉飾演的葉問,已經是出神入化了,真的很像一個鬼。他和北方拳派宗師切磋完后,其實他在心里覺得與武林同道雖然有南北拳術的競爭與排擠,但更多的是一種惺惺相惜的情義。因為這是一場逝去的武林,在那個歷史背景下,所有的武林,所有人和事,都將會逝去,記錄在一張張黑白相片中,所珍惜的是一段生命中存在的情感和記憶。葉問?、宮羽田、宮二先生、馬三,還有趙本山、小沈陽飾演的人物,演繹的都是一個一個有著鮮活形象的武學宗師,他們都已經逝去了,永遠留在了和定格在那個時代中。
不能就這么總結完了,再說一點吧。當時看了下時間,影片進行到46分鐘之后,就進入了另外一個篇章。全過程中,有大段的心里獨白,那就像是王家衛導演對葉問這個人物靈魂的外延,一段段地敲打著我們的心靈。說到:我的人生40歲之前,就像春天,40歲之后,就像是從春天一下子到了冬天。正直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10月佛山陷落,葉問舉家搬到香港,開始靠開拳館教徒弟為生。家里的經濟近況并不好,還因鬧饑荒死了四女和六女,很是艱辛。那時的宮二先生,已經浮華老去,和葉問最后一次見面,說了一段非常經典的話。我記得是:我爹以前教過我,學武之人有三個階段,一是見自己,二是見天地,三是見眾生。在宮二的一生中,唯有沒有達到第三個階段,因為她所承八卦拳四十二手苦于無法得以繼續傳承,后半生靠吸食鴉片郁郁而終,很是遺憾。而葉問因當初志向明確,在香港開宗立派后得以將南派詠春拳傳以后世。有這樣的結果,想必是和當初八卦宗師宮羽田有著莫大的關聯,如果不是他想挑出新一代中華武術會的接班人,用拳術來競爭,葉問也不會出頭,名氣也不會慢慢升起來。我想,劇中的葉問本人是非常感激宮家人的。
電影中的另外一條線索,也許正是葉問和宮二先生的感情線。用FPA性格色彩的理論來分析,葉問是藍色性格,宮二是黃色性格。藍色性格的葉問,在影片中一直話并不太多,一直會有不時的旁邊來表達內心感受,很多事情一直在用行動來詮釋情感。而只認輸贏,性格堅毅,一臉正義感的宮二,所代表的形象就像一個不服輸的男人,一輩子在武術上不輸于別人,沒有了對手,只怪最后輸給了自己。"你我相識半生,其實不相知"。黃色不說因為不肯示弱,而藍色不說因為說出來就不珍貴了。這兩人的感情,是一段悲情。
最后我覺得,這部電影不僅是“葉問傳奇”,而是一段宗師們的武林往事。游離于主線外張震的戲份,和小沈陽的部分,更像是在打醬油。而宋慧喬的葉問妻子,一顰一笑沒有一絲多余,非常美的一個女人,如果不是旁白有字幕告訴我們她在說話,會一直以為她就是一個啞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