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吳廣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
秦國經過數代人的經營,到了秦始皇時代,終于制六合,吞八荒,吞并六國,統一天下。本以為是曠古鑠今,傳承萬世的基業,卻在一個“甕牖繩樞之子,甿隸之人,而遷徙之徒”的陳勝的首先發難之下,一潰而終至亡國。
史家們(包括司馬遷)分析秦的亡國,都說是因為秦政過于暴苛,而沒有順應形勢,施行仁政。是啊,民眾們經過了那么多年的戰亂,其實心里是盼望著能夠過上沒有戰爭的日子,享受和平的安定。估計秦始皇是因為慣性的問題,沒能及時的剎住車,又或者是他天生有暴力傾向,根本從意識人就沒有想過要剎車,他延續著他的暴政,說不定更加暴虐。他活著的時候,由于他足夠的強大,人們還沒敢有太大的反抗,等他身死,篡位而立的胡亥根本沒有能力掌控全局。陳涉就是在一次明知左右都是死的情況下,冒險而借扶蘇的名義自立為王,帶頭起來反抗秦朝的。
陳勝從小就有鴻鵠之志,他在起兵的時候,就用了一句口號“將相王候寧有種乎!”,充分體現了他的心志,也完全挑起了起義民眾的雄心。他們采用了“魚腹丹書”這種老調卻屢試不爽的辦法,讓自己成功的登上王位,一呼而百喏,登時全國各地到處都起兵開始造反了。
陳勝吳廣的起義雖然是農民起義,但我認為這只能說明他在起義的時候的身份是農民,他的實質的目的一是為了解當時的困境,二是為了貪求富貴。所以,當他取得了短暫的勝利,他就被迎面而來的富貴沖昏了頭腦,開始享受并夸耀起來。他有一個從前一起耕地的朋友,當時陳涉說了一句“茍富貴,毋相忘”,朋友還嘲笑他丑小鴨想變白天鵝。此時陳涉真的富貴了,當王了,他就跑來求見,好不容易見到后,看到陳涉現在的生活是如此富麗堂皇、奢侈腐敗,在一種羨慕、嫉妒的情緒下,開始到處散播陳涉以前貧窮時的舊事,結果陳涉將他殺了,也斷絕了與故舊知交的來往。然后陳涉又任命了一些官吏,專門來督察部下的過失,以苛刻的手段對付自己不喜歡的人,于是許多將領也不再依附他了。陳涉后來之所以失敗,原因大多在此。
陳涉稱王總共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可是他卻是一支星星火種,終于引發了燎原之勢。而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次農民起義,它也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