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應該屬于習得性悲觀者,很多時候遇到事情時反映在頭腦里的第一想法就是,我怎么這么糟糕,要是換了別人就不會這樣,或者,別人肯定不喜歡我,所以才會這樣對待我。但是,大部分的時候,當我有這些反應的時候,我會沮喪,但是會跟著反擊。可這種反擊很弱,有很多時候有例可證。由于這種反擊比較弱,當我遇到比較小的傷害或者挫折的時候,這種弱反擊能夠起到緩沖的作用,但當遇到大的挫折的時候,就發揮不了作用。甚至某些時候我會覺得這種弱反擊是我逃避真實想法做出的暫避之舉,是不真實的,是錯誤的,是對自己對別人的不負責的想法。所以當我遇到大的挫折,很容易陷入壞情緒的惡循環。
在沒有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更多的是把錯誤往自己身上扛,我以為這是負責任的想法。甚至當有些時候我覺得有些錯誤是別人造成的,我會認為這種想法是極端不負責任的,所以都會盡量從自身找出錯誤,這樣,當然有好的一面,可以培養我的責任心,但,另一方面,更多的自身錯誤讓我更自卑。
很認真地看完這本書,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寫給想要培養性格樂觀的下一代的父母看的,更多的是寫給我們這些已經成年的習得性悲觀者看的。原來面對傷害,面對挫折,我可以做的不僅僅是反思自己,更多的時候應該正視事情的真相,該由自己負責的部分便坦然面對,以此為戒,是他人引起的,又關我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