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讀陳老師的《班主任十講》,切實感覺其是操作性如此強的班主任工作指導策略。從班級文化建設到班級精細化管理,讓班主任的“有為”從無聲處影響到班級的方方面面。讓學生在積極的班級文化里得到相應的成長。
正有人說,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的目的是想要通過向前輩借鑒,改善自己的工作效果。用比較職業化的手段將自己的班級初步擺脫散兵游勇的狀況,為達造一支戰斗力強的團隊打下堅實的基礎。
反思自己并不是一個處理各種關系的高手。而班主任這個工作的角色卻是與人打交道的,做人的工作的工作。處在各種人際關系和用好各種人,就是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面對各種學生和家長,身處學校的各種關系之中,有時候感覺心累,而常常在工作中所取得的效果并不盡如人意。
至此,從這個角度出發,我發現自己在班級管理工作中一直忽略了一個重要的部分——培養人才。顯然學生的能力不可能盡如我們所愿,我不能指望有一個班級,就會有一支現成的強有力的班干部隊伍。看到陳老師說,實際上,大多數班主任的得力助手都是需要悉心培養的。
所謂班主任的兩大任務——發現人才,培養人才。在以下方面,自己做的還不夠。首先要敢于放手,把班級的工作合理地分配下去,讓學生動起來,而且是有序地動起來。要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按照陳老師的管理分層,有“按人”“按需”“因人”設崗幾個層面。目前自己還在使用最基礎的方法,還需要繼續學習,實踐。目前,班級里主要以傳統的班級管理為主。期中考試之后,也是在讀《十講》的過程之中,逐漸有了對于班級管理的初步的改造計劃。
想要改造就是發現了傳統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問題——直接的自上而下的金子塔式的管理結構讓少數同學得到鍛煉的同時,忽視了對大多數同學能力的發現與培養。正如陳老師所說,讓合適的人做適合的事,應該是我們工作的主要思想。同時,鼓勵先進,尊重學生,尊重班干部也尊重學生。以先進促后進,以主動帶被動。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什么樣的人都有,教育并不是要改造什么人,而是一種影響和熏陶,應當允許各種角色存在,在尊重每個學生的基本權益的前提下,讓盡可能多的人得到充分的,和諧的發展。
而班主任在這一發展過程中所擔任的角色是多么的重要與微妙。要將這個工作做好,我還須要繼續學習與反思實踐。就學習一方面來說,改革的方向是“萬能的六人小組”。本學期開始,偶然看到了一本由英國東尼博贊所寫的書《思維導圖叢書》。其中涉及到人際關系處理,高效閱讀與記憶,培養思維能力及創造力幾個方面。不得不說它是一本經典的大腦使用說明書。
其中最令人直觀印象深刻的是一種思維創造方式或者說工具——思維導圖。它以一種簡單明了的方式——中心概念發散性發展——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發揮出更高的大腦效能,讓自己的工作或學習效率提高。在接觸到思維導圖之后,自己就慢慢地摸索如何能夠將它實踐,應用到自己教學中,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加強。在這個想法的指導下,我在英語課堂中有意識地進行了應用實驗。正逢學校在五月份有教學新秀比賽。在公開課比賽中,兩次“英語教學——課文閱讀講解”的公開課中,均運用了思維導圖來總結文章的整體脈絡,讓發散性的思維導圖代替傳統的提綱式列舉。這更有助于學生全面理解文章整體結構。
同時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在兩次語法課后,通過思維導圖在整理自己的語法知識脈絡。待學生完成后集中收取查看,整體上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比較有效并完成。不過要得到更好的效果還須進一步練習。忽然在這里想到了魏書生老師的“畫語文知識樹”,與這種方法是相同的吧。非常巧合的是,本班擔任生物教學的一位女老師,其教學成績一直較高,風格也算雷厲風行,她就在教學中將生物科筆記思維導圖化。這是在好些自習課發現的,我在想,成績顯著肯定有課堂老師的講解透徹清晰的影響,也一定跟課后筆記整理思維導圖化有關系。
結合六人小組,既然能夠在生物和英語科上使用思維導圖,那么在其他科目上也應該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內合作與組間競爭的基本模式,讓每個小組在各個科目上進行思維導圖的實踐與訓練,并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改進。以期能大面積地提高班級整體學習的效果。這不是某種具體的學習方法的強行推廣,而是一種基本的思維方式的.習得。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希望我和我的學生們能夠眾人一心,在學習的長途跋涉中,相互關照,相互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