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元繁體
改元的繁體是:改元。
改元的拼音是:gǎiyuán。注音是:ㄍㄞˇㄩㄢˊ。詞性是:動詞。結構是:改(左右結構;左邊是己;不是已)元(上下結構)。
改元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
⒈君主改用新年號紀年。年號以一為元,故稱“改元”。改元之制始于戰國秦惠王,歷代相承,體制各異:有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號,如漢武帝于即位次年改元建元;有一帝在位屢次更換年號,如漢宣帝曾改元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諸名;有一年之中改元多次,如漢中平六年獻帝即位改元光熹,張讓段珪誅后改元昭寧,董卓又改元永漢;有新君即位后立即改元,如三國蜀后主繼位未逾月即改元建興,有新君即位后多年才改元;如五代后梁末帝公元九一三年即位,至九一五年始改元;有實行一帝一元制,中途皆不改元,如明清兩代。參閱漢班固《白虎通·爵》、宋高承《事物紀原·朝廷注措·改元》、清趙翼《陔馀叢考·改元》。
二、漢語大詞典
君主改用新年號紀年。年號以一為元,故稱“改元”。改元之制始于戰國秦惠王,歷代相承,體制各異:有新君即位于次年改用新年號,如漢武帝于即位次年改元建元;有一帝在位屢次更換年號,如漢宣帝曾改元本始、地節、元康、神爵、五鳳、甘露、黃龍諸名;有一年之中改元多次,如漢中平六年獻帝即位改元光熹,張讓段圭誅后改元昭寧,董卓又改元永漢;有新君即位后立即改元,如三國蜀后主繼位未逾月即改元建興,有新君即位后多年才改元;如五代后梁末帝公元九一三年即位,至九一五年始改元;有實行一帝一元制,中途皆不改元,如明清兩代。參閱漢班固《白虎通·爵》、宋高承《事物紀原·朝廷注措·改元》、清趙翼《陔馀叢考·改元》。
三、辭典簡編版
舊時新皇帝就位時,改換新的年號,或在位期間因某些原因更換年號,稱為「改元」。【造句】唐玄宗即位后,改年號為先天,第二年又改元為開元。
四、其他釋義
君主、王朝改換年號,每一個年號開始的一年稱‘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