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絹幼婦造句
黃絹幼婦的造句是:除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外,天下諸字皆難以形容蘇軾、李煜、易安、容若之詞。
黃絹幼婦的拼音是:huángjuànyòufù。注音是:ㄏㄨㄤˊㄐㄨㄢˋ一ㄡˋㄈㄨˋ。詞性是:成語。
黃絹幼婦的具體解釋是什么呢,我們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為您介紹:
一、引證解釋
⒈“絶妙”二字的隱語。引《鏡花緣》第八十回:“古來如‘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至今傳為美談,也不過取其顯豁。”亦省稱“黃絹”。唐白居易《賦賦》:“掩黃絹之麗藻,吐白鳳之奇姿;振金聲於寰海,增紙價於京師?!彼瓮跤韨牎端完吮O丞赴婺州關市之役》詩:“黃絹辭高位尚卑,白華行潔身猶困?!鼻邂o琇《觚賸·紉蘭詞》:“三吳詞家,稱朱陳兩檢討,陳以蒼雄擅奇,朱以生新標雋,俱已譽高黃絹,價重烏絲。”⒈“絶妙”二字的隱語。引《鏡花緣》第八十回:“古來如‘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至今傳為美談,也不過取其顯豁?!币嗍》Q“黃絹”。唐白居易《賦賦》:“掩黃絹之麗藻,吐白鳳之奇姿;振金聲於寰海,增紙價於京師。”宋王禹偁《送晁監丞赴婺州關市之役》詩:“黃絹辭高位尚卑,白華行潔身猶困?!鼻邂o琇《觚賸·紉蘭詞》:“三吳詞家,稱朱陳兩檢討,陳以蒼雄擅奇,朱以生新標雋,俱已譽高黃絹,價重烏絲。”成語解釋黃絹幼婦
二、網友釋義
黃絹幼婦(huángjuànyòufù)解釋“絕妙”二字的隱語。黃絹幼婦(絕妙好辭),這兩個成語出自《世說新語·捷悟》。
三、典故
東漢時,浙江上虞地區有一個14歲的少女,名叫曹娥。因為她的父親在江里淹死,曹娥投江尋覓父親的尸體,最后也被淹死了。這件事很快傳揚開來,并被加上迷信的色彩。曹娥也因此成為封建社會“孝女”的典型。當時的“上虞長”度尚為曹娥立了紀念碑。這個碑就是后世所傳的名碑——《曹娥碑》。據說碑文是邯鄲淳所作,當時,邯鄲淳年僅13歲。他當著眾人之面,略加思索就將碑文一揮而就,寫得相當出色。著名文學家蔡邕路過上虞時,曾特地去看這個碑,可是他到達時已是傍晚時分。在蒼茫的暮色中,蔡邕用手撫摸著讀完碑文,然后在碑的背面題了八個大字:“黃絹幼婦外孫臼”。
四、出處
宋·金盈之《醉翁談錄·約朋友結果檄書》:“文妙黃絹幼婦,賦高烏有子虛?!?/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