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里去了暗里來”中“來”指的是做好事一定會有好報。“去”在這里是指我們把很多粽子分給乞丐們了。出自琦君《粽子里的鄉愁》,對往事的回憶在包粽子、吃粽子、送粽子這條線索中逐一展開。
同時,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摯渾厚的情懷:對家鄉、對童年的懷念,對慈愛的母親綿綿不盡的愛,以及對世態人生的感慨,既溫馨悲憫又蒼涼肅靜。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溫州人,曾就讀于之江大學(浙江大學前身),為“一代詞宗”夏承燾的得意女弟子。
琦君為臺灣散文代表人物,著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代表作有《青燈有味似兒時》《永是有情人》《水是故鄉甜》《萬水千山師友情》《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等,有些散文被選入中學課本,作品被譯為英、日、韓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
同時,粽子也寄托了作者真摯渾厚的情懷:對家鄉、對童年的懷念,對慈愛的母親綿綿不盡的愛,以及對世態人生的感慨,既溫馨悲憫又蒼涼肅靜。
琦君,原名潘希真,1917年7月24日生,浙江溫州人,曾就讀于之江大學(浙江大學前身),為“一代詞宗”夏承燾的得意女弟子。
琦君為臺灣散文代表人物,著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余種,代表作有《青燈有味似兒時》《永是有情人》《水是故鄉甜》《萬水千山師友情》《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等,有些散文被選入中學課本,作品被譯為英、日、韓文,深受海內外讀者歡迎。

愛問教育
2021-12-20 14:08: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