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散文《鳥的天堂》的寫作背景:1933年4月,西江鄉(xiāng)村師范學校校長陳洪有北上進行教育考察,5月底經過上海時約同巴金一起回新會。當時,巴金還不滿30歲,已是著名作家。他南下廣東,“到另一些未曾有過我的腳跡的地方去”(巴金語),并看看一班獻身教育事業(yè)的青年朋友。5月31日,巴金同陳洪有一起到西江鄉(xiāng)村師范學校,先在學校住了3天,隨后就到新會縣城近郊的天祿、天馬、茶坑等鄉(xiāng)村游訪了3天,后在新會坐當時新寧鐵路的火車到臺山公益住了一晚,6月7日傍晚回到西江師范學校參加座談會,9日當晚離校返穗,在那里逗留了10天。
巴金與小鳥天堂結緣可說是天作之合。他游訪新會天祿、天馬、茶坑三個鄉(xiāng)時,由于陳洪有校長校務繁忙,他囑咐天祿人葉渠均,天馬人陳毓就,茶坑人梁朝令三位同學兼同事陪巴金游三鄉(xiāng)。此時,正值南國水鄉(xiāng)的初夏。一個傍晚,在天馬鄉(xiāng)務本小學(現(xiàn)在近天馬村委的祖祠堂“務本堂”)吃過晚飯,陳毓就邀請巴金劃船繞游“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說的那樣,當晚并見不到鳥,讓他有點失望。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鄉(xiāng),山是“鳳山”,塔是“熊子塔”),找梁朝令一起探訪梁啟超舊居,此時再經過“雀墩”,令他驚喜地見到漫天飛舞的小鳥,心情雀躍,停船觀賞鳥飛鳥落,出入于大榕樹之中,讓他久久不愿離去。
巴金回到上海后,懷著這種心情寫成了《鳥的天堂》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記述了這段愉快的旅程。這篇散文最初發(fā)表在《文學》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號)上。由于當時中國處于動蕩的年代,名家筆下描述的這一方樂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向往。
巴金與小鳥天堂結緣可說是天作之合。他游訪新會天祿、天馬、茶坑三個鄉(xiāng)時,由于陳洪有校長校務繁忙,他囑咐天祿人葉渠均,天馬人陳毓就,茶坑人梁朝令三位同學兼同事陪巴金游三鄉(xiāng)。此時,正值南國水鄉(xiāng)的初夏。一個傍晚,在天馬鄉(xiāng)務本小學(現(xiàn)在近天馬村委的祖祠堂“務本堂”)吃過晚飯,陳毓就邀請巴金劃船繞游“雀墩”。像巴金文中所說的那樣,當晚并見不到鳥,讓他有點失望。第二天早晨去“有山有塔”的地方(指茶坑鄉(xiāng),山是“鳳山”,塔是“熊子塔”),找梁朝令一起探訪梁啟超舊居,此時再經過“雀墩”,令他驚喜地見到漫天飛舞的小鳥,心情雀躍,停船觀賞鳥飛鳥落,出入于大榕樹之中,讓他久久不愿離去。
巴金回到上海后,懷著這種心情寫成了《鳥的天堂》這篇優(yōu)美的散文,記述了這段愉快的旅程。這篇散文最初發(fā)表在《文學》季刊(1933年8月1日第一卷第2號)上。由于當時中國處于動蕩的年代,名家筆下描述的這一方樂土,引起了人們廣泛的興趣和向往。

愛問教育
2022-02-07 16:43: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