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是北魏。名人有拓跋珪,拓跋嗣,拓跋燾,拓跋宏等。
拓跋珪: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北魏(386-534年)王朝的建立者,386-409年在位。鮮卑族拓跋部人。
拓跋嗣:北魏明元帝(392-423年),409-423年在位。在位15年,禮愛儒生,好學史傳,采集經史,隆基固本,內和外輯,可以稱得上是北魏開國以來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對內鞏固王朝統治,對外趁劉裕病死時進攻宋國,費了不少氣力,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在付出相當的代價后,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戰爭的第一次勝利。由于長途攻戰勞頓,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可以說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過渡性的皇帝。終年32歲。
拓跋燾:北魏太武帝(408-452年),423-452年在位。字佛貍。鮮卑族拓跋部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北魏太常七年(422年)四月被封為泰平王,旋立為皇太子。次年十一月即皇位,任用崔浩等漢族士人為謀臣,納其謀略,整頓內政,屯田練武,增強國力;把握作戰時機,依靠鮮卑,先后攻滅夏、北燕、北涼,破柔然,擊敕勒,襲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攻取南朝宋之虎牢(今河南省滎陽西北汜水鎮西)、滑臺(今滑縣東)等地,統一了中國北方。在歷次戰爭中,拓跋燾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雄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臨陣勇猛,多獲勝利。正平二年二月,被中常侍宗愛謀殺。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即位時僅五歲,太皇太后馮氏當國。太和十四年(490年)馮太后死,始親政。親政后,進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遷都洛陽;后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又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
拓跋珪:北魏道武帝(371-409年),北魏(386-534年)王朝的建立者,386-409年在位。鮮卑族拓跋部人。
拓跋嗣:北魏明元帝(392-423年),409-423年在位。在位15年,禮愛儒生,好學史傳,采集經史,隆基固本,內和外輯,可以稱得上是北魏開國以來的一位仁厚的守成之主。對內鞏固王朝統治,對外趁劉裕病死時進攻宋國,費了不少氣力,取得了河南一些地方,在付出相當的代價后,算得上是取得了南北朝戰爭的第一次勝利。由于長途攻戰勞頓,拓跋嗣回到平成就病死了。可以說他是北魏重要的但又是過渡性的皇帝。終年32歲。
拓跋燾:北魏太武帝(408-452年),423-452年在位。字佛貍。鮮卑族拓跋部人。北魏明元帝拓跋嗣長子。北魏太常七年(422年)四月被封為泰平王,旋立為皇太子。次年十一月即皇位,任用崔浩等漢族士人為謀臣,納其謀略,整頓內政,屯田練武,增強國力;把握作戰時機,依靠鮮卑,先后攻滅夏、北燕、北涼,破柔然,擊敕勒,襲山胡,降鄯善,逐吐谷渾,攻取南朝宋之虎牢(今河南省滎陽西北汜水鎮西)、滑臺(今滑縣東)等地,統一了中國北方。在歷次戰爭中,拓跋燾常親自率軍出征,決策雄斷,部署周密,講究戰法,臨陣勇猛,多獲勝利。正平二年二月,被中常侍宗愛謀殺。
拓跋宏:北魏孝文帝(471-499年),即拓跋宏,亦即元宏,北魏皇帝。即位時僅五歲,太皇太后馮氏當國。太和十四年(490年)馮太后死,始親政。親政后,進一步推行改革:太和十七年(493年)孝文帝從平城(今山西省大同)遷都洛陽;后又改鮮卑姓氏為漢姓,藉以改變鮮卑風俗、語言、服飾;此外又鼓勵鮮卑和漢族通婚;評定士族門第,加強鮮卑貴族和漢人士族的聯合統治;參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儀。

愛問教育
2022-01-10 14:3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