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是前鼻音,讀作jìn,漢字一級字,最早見于戰國文字。本義為不遠、附近;引申指靠近、接近、近似、或時間上臨近、時間短,或親近、關系密切等。《說文》:“近,附也。”
“近”是形聲字。從辵,斤聲。斤初文為斧的象形。意思是手拿斧子在路上走。手拿斧子走意味著去干活,干活的地方離家都不遠,所以產生了與“遠”相反的含義,即本義為不遠、附近。《說文》古文從止,斤聲。止、辵為義近形符,古常相通。《說文》:“近,附也。”《易·系辭下》:“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引申指靠近、接近、近似。或時間上臨近、時間短,或親近、關系密切等,與今天表義基本相同。另引申有淺近,淺顯的意思。《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由此引申出淺陋、平庸之義。近還作副詞,表示大概。今天仍在使用。
“近”是形聲字。從辵,斤聲。斤初文為斧的象形。意思是手拿斧子在路上走。手拿斧子走意味著去干活,干活的地方離家都不遠,所以產生了與“遠”相反的含義,即本義為不遠、附近。《說文》古文從止,斤聲。止、辵為義近形符,古常相通。《說文》:“近,附也。”《易·系辭下》:“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引申指靠近、接近、近似。或時間上臨近、時間短,或親近、關系密切等,與今天表義基本相同。另引申有淺近,淺顯的意思。《孟子·盡心下》:“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由此引申出淺陋、平庸之義。近還作副詞,表示大概。今天仍在使用。

愛問教育
2021-12-16 11:46: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