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家代表人物一是淮南王劉安代表作有《淮南子》,另一是編撰《呂氏春秋》的呂不韋。
雜家的特點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家雖是以道為本集合眾說,兼收并蓄,然而通過采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所以也可稱為一家。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采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衛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早年經商于陽翟,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后,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并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豐縣(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生于淮南國壽春縣(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西漢時期文學家、思想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在哲學上,劉安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觀為中心,綜合先秦道、法、陰陽等各家思想。認為天地萬物是“道”產生的。政治上則主張“無為而治”,但對“無為”作了新的解釋,并提倡變古。
雜家的特點是“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雜家雖是以道為本集合眾說,兼收并蓄,然而通過采集各家言論,貫徹其政治意圖和學術主張,所以也可稱為一家。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各家都有自己的對策與治國主張。為了打敗其他流派,各學派或多或少的吸收其他流派的學說,或以攻詰對方,或以補自己學說的缺陷。然而,任何一個流派也都有其特色與長處,而“雜家”便是充分的利用這個特點,博采眾議,成為一套在思想上兼容并蓄,卻又切實可行的治國方針。
呂不韋(?—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衛國濮陽(今河南省安陽市滑縣)人。戰國末年衛國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為秦國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孫。早年經商于陽翟,將秦國質子異人帶回秦國,扶植其成為秦莊襄王后,被拜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帶兵攻取周國、趙國、衛國土地,分別設立三川郡、太原郡、東郡,對秦王嬴政兼并六國的事業作出重大貢獻。莊襄王去世后,迎立太子嬴政即位,拜為相邦,尊稱“仲父”,權傾天下。受到嫪毐集團叛亂牽連,罷相歸國,全家流放蜀郡,途中飲鴆自盡。
劉安(前179年~前122年),沛郡豐縣(今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人,生于淮南國壽春縣(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西漢時期文學家、思想家,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在哲學上,劉安以道家的自然天道觀為中心,綜合先秦道、法、陰陽等各家思想。認為天地萬物是“道”產生的。政治上則主張“無為而治”,但對“無為”作了新的解釋,并提倡變古。

愛問教育
2022-02-09 14:5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