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的干和學中的干是從認識論哲學理論中解讀出來的。知行合一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來的,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知是指內心的覺知,對事物的認識,行是指人的實際行為。
知行合一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于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知行合一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是關于道德修養、道德實踐方面的。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不僅要認識(“知”),尤其應當實踐(“行”),只有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才能稱得上“善”。致良知,知行合一,是陽明文化的核心。

愛問教育
2022-01-04 16:5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