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的第二筆是豎勾,筆順:撇、橫、豎提、捺。才,漢語常用字(一級字),讀作cái,指事字,最早見于商代甲骨文。本義指草木初生;引申指才質,才能,有才能的人等。從本義引申,又指剛剛(表示時間)。作副詞時,繁體寫作“纔”。
才是指事字。商代甲骨文作,西周金文作,均像草木自“一”(象征地面)鉆出之形。甲骨文上面一橫表示土地,下面像草木的莖(嫩芽)剛剛出土而枝葉尚未出土的樣子。
甲骨文“才”字是阻擊敵軍的示意圖,其中的一豎表示敵軍進攻路線,一橫表示自己的防線,交叉之處的圖形表示被擋住的敵軍把敵軍擋住了說明將士們是有才能的,由此產生才能的含義。以后字形是其變體,繁體“才”字由“糸”和“毚”構成。“毚”字表示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間的差別是很小的,整個字的意思是織布機上的絲織品前后的差別是很小的,這意味著剛剛開始織布,由此產生剛剛和僅僅的含義。漢字簡化時按同音代替的辦法簡化。
才是指事字。商代甲骨文作,西周金文作,均像草木自“一”(象征地面)鉆出之形。甲骨文上面一橫表示土地,下面像草木的莖(嫩芽)剛剛出土而枝葉尚未出土的樣子。
甲骨文“才”字是阻擊敵軍的示意圖,其中的一豎表示敵軍進攻路線,一橫表示自己的防線,交叉之處的圖形表示被擋住的敵軍把敵軍擋住了說明將士們是有才能的,由此產生才能的含義。以后字形是其變體,繁體“才”字由“糸”和“毚”構成。“毚”字表示大兔子和小兔子之間的差別是很小的,整個字的意思是織布機上的絲織品前后的差別是很小的,這意味著剛剛開始織布,由此產生剛剛和僅僅的含義。漢字簡化時按同音代替的辦法簡化。

愛問教育
2022-01-13 14:1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