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閣體是指因科舉制度而形成考場通用字體,以烏黑、方正、光沼、等大為特點。也叫臺閣體。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個人喜好,他們都曾大力提倡書法,一時帖學大盛。成祖下詔求海內擅書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寵。明代開科選士時,皆用楷書答試卷,務求工整。字寫得欠佳者,即使滿腹經綸,也會名落孫山。這對當時書法藝術風貌產生過較大影響。因此,讀書人寫字,惟求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寫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樣,這就形成了明代的臺閣書體,稱“臺閣體”。
臺閣體書法是書法藝術史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對于書家的才華、性情無疑是一種無形的束縛,但也由于皇權的需要和提倡,推動了帖學書法的發展,還是有其積極貢獻的。
在明初,統治者強化中央集權和專制統治,這時臺閣體書法應運而生,至永樂年間達到鼎盛,影響波及朝野間的整個書壇,成為當時書法藝術的主要表現形態。臺閣體書法在永樂、宣德年間占據著書壇30余年的統治地位,至成化、弘治年間卻衰落了。
明代初期,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由于個人喜好,他們都曾大力提倡書法,一時帖學大盛。成祖下詔求海內擅書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寵。明代開科選士時,皆用楷書答試卷,務求工整。字寫得欠佳者,即使滿腹經綸,也會名落孫山。這對當時書法藝術風貌產生過較大影響。因此,讀書人寫字,惟求端正拘恭,橫平豎直,整整齊齊,寫得像木版印刷體一樣,這就形成了明代的臺閣書體,稱“臺閣體”。
臺閣體書法是書法藝術史的一種特殊現象。它對于書家的才華、性情無疑是一種無形的束縛,但也由于皇權的需要和提倡,推動了帖學書法的發展,還是有其積極貢獻的。
在明初,統治者強化中央集權和專制統治,這時臺閣體書法應運而生,至永樂年間達到鼎盛,影響波及朝野間的整個書壇,成為當時書法藝術的主要表現形態。臺閣體書法在永樂、宣德年間占據著書壇30余年的統治地位,至成化、弘治年間卻衰落了。

愛問教育
2022-01-08 15:39:06
